研究无锡城市空间格局和资源要素规划布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正规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4116.html
    

01

城市概况

无锡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枢、江苏省东南部,位于北纬31°07′至32°02′、东经°31′至°36′之间,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降水丰沛。无锡东接苏州,西连常州,南邻太湖,北与泰州隔江相望。境内西南部地势较高、中部为低地水网圩田、北部为高沙平原,河湖水网密集,自古就是鱼米之乡,也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民族工商业摇篮。

//图1?江南水乡,工商名城

无锡市域国土面积.46平方公里(含水域.61平方公里),辖5个市辖区、1个经开区、2个县级市,即梁溪区、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新吴区、经开区、江阴市、宜兴市。无锡市辖区国土面积.88平方公里(含水域.58平方公里),占全市的35.5%。年末市域常住人口.1万人,市辖区常住人口.2万人,占全市的55.9%。年全市gdp亿元,居全国第十三、江苏第三。

//图2?市域行政区划

02

区域协同

为加快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无锡通过加强环太湖和苏锡常空间协同,实施生态共保、产创共进、交通互联、服务共享、文旅共融等举措,以“一城、一河、一湾、一岛、一山、一港”为抓手,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全面对接上海发展。做好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区域协同——向东:对接苏州,重点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向南:对接环太湖科技创新走廊,重点参与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向西:协同常州,湖湾一体,重点促进西太湖湾区一体化;向北:引领辐射,重点推动跨江协同发展。

//图3?区域协同发展

03

空间格局优化

1优化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无锡的城市发展走过了运河时代、太湖时代,未来将走向襟江抱湖时代,长江、太湖、运河交相辉映,全域一体协同发展。强化无锡市域内部空间结构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大运河文化保护带、宁杭生态经济带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互动融合,规划形成“一轴一环三带”和“一体两翼两区”的市域总体空间结构。通过“太湖长江发展轴”和“环太湖科技创新带”,串联“沿江发展带”、“沪宁发展带”和“宁杭发展带”,形成以无锡市区为一体,江阴、宜兴为两翼,锡澄、锡宜两个协同发展区为两区的总体结构。

//图4?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04

资源要素规划布局

1山水人文要素——树立风景优美与人文深厚的山水城市典范

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山水文旅名城,无锡将发挥山水风景优美、人文底蕴深厚的优势,在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基础上,致力于打造生态底线保护、山水风貌凸显、文化底蕴深厚的山水城市典范。一是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二是市域通过滨江城市风貌带、环湖生态城市风貌带的打造,以及运河两岸历史文化、生态绿地、旅游休闲、公共空间的整合提升,形成市域“襟江抱湖,运河串城”的山水城市风貌体系;市区重点打造“一带一廊、一山一湖”的城市特色空间,形成“重湖叠巘、山水入城”的城市风貌格局。三是构建市域更完善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构筑大运河历史文化脉络、锡澄运河工商文化脉络、伯渎港吴文化脉络、环太湖山水人文脉络四条文化线路,实现联动保护;建立涵盖市域、市区范围的多层级保护体系;保护“三带一链”名城整体格局,弘扬文化内涵,实现文化荣城。

//图5?运河水弄堂

2产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引领和集约高效的产业发展空间

围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名城目标,无锡将发挥百年工商名城历史积淀优势,面向年,以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建设为“头号工程”,继续发挥沿沪宁发展带创新科技产业集聚优势,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建设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其次,深化提优沿江绿色高端产业、沿湖科技生态产业、沿路先进制造产业、沿河文化产业;划定产业基地、产业社区、工业区块,保障先进制造业空间。第三,围绕轨道站点整合优化商贸服务业;大力发展枢纽经济,优化运输结构,完善物流园区布局。第四,优化农业空间,全力打造五大现代农业产业园,聚焦城乡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五大城乡融合先导区,打造六条美丽乡村示范带,聚焦美丽无锡乡村建设。

//图6?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3人本服务要素——建设国际高端与普惠共享的宜居幸福家园

围绕建设具有国际美誉度的生态宜居名城目标,无锡重点打造城乡一体、公平共享、特色活力、多元宜人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均衡、更优质、更特色的宜居幸福家园。一是打造“双核五区”品质设施集聚区,以“中心老城历史文化公共服务核心”和“太湖新城高品质公共服务核心”两核为重点,以五个设施集聚片区为辅助,强化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区域辐射力,包括奥体中心、美术馆、文化艺术中心、江南大学宜兴校区、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京医科大学无锡医学中心等大型公共设施。二是完善普惠共享市域生活圈,结合城市中心体系、空间结构和多元需求,规划构建由都市生活圈、城镇生活圈、社区(村)生活圈组成的城乡统筹、满足需求的市域城乡生活圈。三是打造多样宜居生活空间,优化中心城区居住空间结构,增加外围新城新区居住用地供给,平衡居住与就业,完善社区生活圈配套;按照“统筹兼顾、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健全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推进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加强社区配套、融入城市社区体系。

//图7?无锡大剧院

4基础支撑要素——建设绿色低碳与韧性安全的智慧城市先锋

围绕建设具有全国辐射力的交通枢纽名城,无锡将积极融入长三角,实现一体化发展,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全面提升无锡面向区域的竞争力,以老城-新城为双核,布局“t”型开放式市域轨道线。建设绿色低碳的综合交通系统:市区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构建8条主线+1条支线的轨道线网布局;形成“两环、十二射、三联”的一体化、开放式快速路网格局。建设智慧安全的市政设施系统:构建供水安全多级屏障、优化供气供热系统格局,提高设施安全保障水平;建设安全智能的绿色电网,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市政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推进市政设施智慧建设。建设韧性安全的城市防灾系统:强化城市安全领域风险管理,构建立体化、网络化、数字化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多灾种监测预警机制和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统筹城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设标准、构建海绵城市综合治理体系,提升城市防灾韧性空间。(策划:鲁晓军,作者:孙明芳)

//图8?区域交通走廊示意图

    

上观号作者:上海规划资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shizx.com/wxhj/142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