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14天周期,其中隐含着什么样的道理

很多久经抗疫的老油条们,估计会发现新冠疫情的14天周期。

这个周期性,充满着玄学色彩。

按照目前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大部分人在感染病毒到发病的时间大概是1-14天,即临床上的潜伏期。感染病毒之后到发病到临床确诊大概是1-14天的时间,大部分患者是3-7天。最近临床研究发现有个别患者潜伏期时间比较长,有的达到了20天,但这种病例非常少。患者从感染到发病大概是3-7天、一周左右。患者感染之后早期部分患者临床表现比较轻,但大部分患者尤其重症病例在一周左右时病情开始加重。大部分患者入院后一周左右,可能病情有相对变化,病情会加重。大概入院之后一周到10天患者进入恢复期,轻型患者两周左右便可出院。

上述的数据有些复杂。

但是,当涉及到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城市的疫情传播的时候,就会呈现明显的14天周期规律。

刚开始武汉疫情的时候,这个特征不太明显,其实刚开始的时候,都处于摸石头过河阶段,很多情况都弄不清楚,在试错方向走了一丁点弯路,不过比西方所有的发达国家来说,我们走的是康庄大道,这点是肯定的。

随着疫情的传播,后来天津、湖南、西安、深圳、无锡我发现14天这个周期有点特征性,包括这次的深圳疫情防控,也是有明显的十四天周期特征的。

上图,数据来源:深圳卫健委,制图:谦和既济

有些人就把这14天和经济周期联系起来,比如康波、朱格拉周期、库涅茨周期、基钦周期,这四大经济周期已经得到数据验证,所以有人也把14天当做新冠周期。

在江恩理论和康波周期中,7天和7年,是一个重要的周期。

在《易经》中提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我们最常用的就是一个星期共七天,来自《圣经》记载:上帝用七天来创造世界。

东西方的文化源头,不约而同的提到了7天,那么这个七日周期,必定有玄机的。

我们现在不妨用《易经》来解构这个数理模型:

首先要理解复卦,《周易》复卦,主十一月。复卦六爻,第一爻为阳,其他五爻为阴,表示阴气剥尽阳气复生,称为“来复”。

冬至也对应复卦。

七日来复,就是对一个卦而言,从底部一爻开始,一日主一个爻位,六日走完这个卦象,到了第七日,开始重新一个卦象的第一爻位开始,叫做:复。

那么,14天和7天有什么关系呢?

这里要涉及另外一个道理,也是数理模型,叫做:一阴一阳之谓道也。

一个阳周期七天,搭配一个阴周期七天,一个大的循环14天周期就结束了。

当然,七天周期,还是有其他依据的,比如周天二十八宿对应四个七天周期,就是28天对应二十八宿,有一个周天循环周期,这是天文的对应关系。

中国古人运用二十八星宿作为观察宇宙的坐标标志。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每宿舍中包含若干颗恒星。古代先贤极尽科学合理地把宇宙星空分为二十八个星区,以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的位置。

二十八宿的名称,若以地球作为参照物,自西向东排列为: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根据星度变化的差别不一,将东西南北四域各纳七宿,古人又称其为“四象”。

在《太始天元册》和《黄帝内经.素问》五气运行大论篇中的记载:“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于天地之门户也。”

上图为中国古代著名的五气经天图。

根据传统历法和天文观察,月亮周期是27.32天,从初一月朔到十五月望,有十四天的相隔。

中国古代,根据各自天文现象的对比差,比如月朔月望和二十八宿的相对位置,可以推断出来,接下来的天气状况。

比如:月离于毕雨滂沱(月离于毕,俾滂沱矣),这句话来自先秦的一首诗: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遑朝矣。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武人东征,不遑出矣。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其中关于天气现象的观察和预测,就是写实的,就像是一种很平常的生活经验和规律一样,相当于现在的天气预报的语音体系一样。

“月离于毕雨滂沱”意思就是说:月亮遭遇毕星,必然下滂沱大雨,这是一种关于的判断,孔子也有关于这个理论应用的记载。

孙武子曾有“月于箕、壁、翼、珍,风起之日也”(月亮走到箕、壁、翼、珍四颗恒星的时候.就是刮风的日子)之论。

关于三国的天气观察的一些记录参考:

不仅诸葛亮,就是司马懿等大军事家都擅长“夜观天象,预测风雨”。他们都知道:“毕星躔于太阴之分,月内必有大雨淋漓”,“月掩毕宿五”,即有大暴雨等等。诸葛亮根据星象预测而有的“七星坛借东风”、“草船借箭”等故事在国人中妇孺皆知。

在明朝,有一种发展较为完善的占星学体系,叫做:七政四余。

是一部综合民间杂术的占星系统。七政是指日(太阳)、月(太阴)与金(太白)、木(岁星)、水(辰星)、火(荧惑)、土(填星、镇星)等星曜;四余是指紫炁、月孛、罗睺、计都等四虚星。源于古代中国人民对星辰的自然崇拜,七政四余断命,是以人的出生之年月日,观察七政四余等星曜,所居十二宫的庙旺,所躔二十八宿的度数,以测知人日生之吉凶。

民间也叫果老星宗。是因明一代有本果老星宗而闻名。所以有很多种叫法。如五星术,星术,星命术等名称。

抛开这些听起来封建色彩很浓的叫法,其背后就是大数据的算法。

就是根据星象的相对位置,判断事物的状态和发展规律。

7天,14天,28天,这些周期,都是有天文现象支持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天文带动下的人类活动,健康特征,气候疾病学是息息相关的。

这是一个空白的学科,有待人类的科学家,更多去探知。

1天周期也好,15天(15N)周期,其实是不冲突的,在实际应用中,有一些精微的套用,这需要更多数据的验证和支持。

(文章部分图源互联网,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shizx.com/wxhj/142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