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轨迹苏州rarr南京rarr
年最后一次外出考察,无锡把“课堂”放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对外开放的窗口——上海!
11月26日,市委书记黄钦率无锡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实地考察上海人工智能发展、城市更新等经验做法,为今年的“学习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从省会南京(4月28日)、到“金乡邻”苏州(4月20日)、常州(9月12日),从隔江相望的泰州(9月26日)、南通(9月25日),到南北共建的徐州(9月11、12日),最后到“东方明珠”上海(11月26日),今年是无锡近年来外出考察最为密集的一年。
在一次次的学习交流、务实对接中,无锡在新时代的发展棋盘上,“高”位谋势、“新”处落子,走活高质量发展“一盘棋”。
融入、接轨、服务“小上海”按下对接“大上海”加速键
素有“小上海”之称的无锡,与上海的渊源,相当深!
有这么一组数据可见“水弄堂”与“石库门”的亲密关系:
上世纪初,有近10万无锡人在上海发展,有近30%的上海产业工人来自无锡;上海多位实业家中有位是无锡人,而“上海滩”民族工商业“十个大王”中更有六个是无锡人;
年,京沪长途电话线上海至无锡段架设完成;至年,无锡长话去话业务量约2万次,其中南京约次,上海约次。
难能可贵的是,这种亲密关系一直延续至今。特别是近年来,无锡与上海的合作发展成果丰硕:共同策划举办16个重大活动,在锡落户的两地合作项目22个、协议投资超亿,华虹项目落地并投产,是目前无锡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产业项目。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按下了无锡全方位对接上海、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加速键”。
今年6月,无锡在上海陆家嘴,成功举办了无锡(上海)科技合作洽谈会,包括锡沪科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锡沪科技创业资源共享平台等在内的59个科技合作项目集中签约,全面推动锡沪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
此次,无锡市党政代表团赴沪考察:
——是一次学习取经之旅。上海上生·新所从昔日的老建筑、老厂房,蝶变成为最洋气的国际化文化艺术生活圈。这种城市更新的新理念、新做法,同样适合文化底蕴深厚、工商特色鲜明、工业遗存丰富的无锡。
——是一次加快融入、接轨、服务上海的具体行动。上海商汤科技是人工智能平台公司,在无人驾驶和遥感、人脸识别等领域很有建树。众所周知,无锡的物联网产业在国内外打出了知名度,当前又在加快推进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城市建设,与平台公司、头部企业加强对接,能更好实现产业链跨区域协作协同。
正如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与无锡市党政代表团座谈时所言,上海和无锡渊源深厚,要紧紧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推进,加强产业协作,深化创新协同,锻造长板、贡献长板,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谱写合作新篇章。
无锡打算如何做好融入、接轨、服务上海大文章?从黄钦当天的话语中可知一二:积极做好“东向接轨融入”大文章,进一步加强与上海的产业联动、科技联创、设施联通,推动无锡成为全球资源集聚的“小上海”、科技创新应用的“小上海”、高端产业承载的“小上海”、开放枢纽拓展的“小上海”、金融贸易活跃的“小上海”。
风从海上来,潮涌长三角!“小上海”要努力成为“大上海”的重要支点,可期!
苏锡常会盟率先为长三角一体化探路
深秋时节,泛舟太湖,与友把盏,不亦乐乎。
11月24日,第二届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峰会在无锡召开。时隔七个月,在一艘名为“太湖之星”的船上,苏锡常三市党政主要领导再度会盟。
苏锡常,一个在中国“经济版图”上响当当的区域。经过多年发展,三市早就“连成一片”,在夜景卫星图中形成了连绵公里的“耀眼光区”。
这个光区的亮度是世界级的:年,苏锡常“三杰”的GDP总额为3.85万亿元,占江苏省的38.6%,占长三角三省一市的16.2%。
东连上海、西接南京,与南通、扬州、泰州隔江相望,苏锡常是江苏接轨上海、辐射长三角的桥头堡。
畅通小循环,才能支撑中循环、助力大循环。积极推进苏锡常一体化,是在为长三角一体化探路。
这一年,苏锡常干群交流频繁、合作升温:4月17日,常州市党政代表团赴苏州、无锡考察;4月20日,无锡市党政代表团赴苏州学习考察;次日,首届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峰会在“江苏第一高楼”苏州国金中心召开,迈出了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实质性的一步;9月,无锡市党政代表团又赴常州考察。
苏锡常三市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
行走姑苏,学的是“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无论是张家港南丰镇永联村、昆山中科院安可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项目,还是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苏州在基层治理、重大项目招引、特色园区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让人获益匪浅。
走在龙城,学的是常州在构建智能制造体系方面的“独门秘笈”。从理想智造常州基地、天合光能,到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所见之处,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光伏等产业发展势头正劲,成为苏南产业高地上的一道独特“常州风景”。
在一次次的相互学习、互动交流中,三地各扬所长、各展所优,达成了“太湖之约”。
这当中,最瞩目的当属共同发布的《苏锡常共建太湖湾科创带倡议书》,三市将通过一体化布局、战略化协同、开放式共享、系统化推进,携手打造成为长三角科创“高原”、若干重点领域科创“高峰”。
说到创新,不得不重点说一下江苏“老大”南京。依托丰富的科教资源,“创新”一直占据着南京经济发展中最有分量的“C位”。在今年外出考察的重要一站南京,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南京创新中心、华为软件南京研发基地、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这些创新“行动派”“实力派”,令人赞叹。
“合”则共赢,势在必“合”!
从“隔江相望”更好走向“跨江融合”
今年9月,无锡市党政代表团先后去了徐州、南通、泰州,目的只有一个:跨江融合。
徐州这是一次“江南盛地”与“淮海中心”的再牵手
年,两市正式确立南北挂钩合作关系,至今合作共建7家园区、入驻家企业、累计引进个项目、完成亿元投资,一大批项目落地徐州。
今年6月9日,两市在无锡又开启新一轮南北挂钩合作与园区共建新征程。时隔三个月,9月12日,无锡市党政代表团赴徐州,召开南北合作共建联席会议,无锡徐州工业园区(筹)正式揭牌,进一步推动南北合作共建工作走深走实。
在这次联席会议上,黄钦开门见山:这次到徐州是为了推动挂钩合作协议落地落实、促进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可以说是为加深感情而来、为共谋发展而来。
深化“多点”、“多链”、“多域”合作,锡徐两地将着力打造南北合作共建、区域协同共赢的新标杆。
南通这是一次“太湖明珠”与“江海明珠”的再相逢
一个是近代民族工商业和现代乡镇企业发祥地,一个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锡通两地同有鲜明的工商基因,两市于年正式合作共建锡通科技产业园。
如今,锡通科技产业园虽已与苏通科技产业园融合,成立了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但总面积已扩展至平方公里,发展空间更大,合作前景更好。
继今年4月南通市党政代表团来锡签订加强跨江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后,9月25日,无锡市党政代表团来到南通,就深化两地合作、加强跨江融合发展进行考察交流。
未来,锡通两地将协同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绿色发展标杆、推进文化旅游合作,真正从“隔江相望”走向“跨江融合”。
泰州这是一次“产业强市”与“项目为王”的新对话
一个把“产业强市”作为主导战略,一个把今年作为“重大项目攻坚年”,说起无锡和泰州,其下辖的江阴与靖江的融合发展,无疑是“跨江融合”的典范。
早在本世纪初,江阴就到对岸的靖江共建工业园区。这个跨越行政区划的创举,在为江阴赢得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大大提升靖江的经济实力。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园区发展势头强劲,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5%,其中工业投入同比增长14.8%,服务业投入同比增长8.4%。
今后无锡与泰州将围绕锡常泰都市圈建设战略,全力推进江阴—靖江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书写出新时代跨江融合发展的“双城记”。
东向接轨融入,北向引领辐射南向协同联动,西向湖湾一体无锡正加快建设世界格局中的无锡、现代化形态中的无锡每一个落子之处,就是一项重要工作的着力点。当下,无锡各项工作相连成线、稳步推进,一盘大棋局已然布下!来源:无锡日报觉得好看,同时点赞↓↓↓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shizx.com/wxfc/10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