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景区打造ldquo指尖上的无锡

无锡双契轩竹刻艺术馆坐落在惠山古镇中国泥人博物馆旁。无锡留青竹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乔锦洪,跟他的女儿、省级非遗传承人乔瑜,每天都会准时到艺术馆上班。昨获悉,父女俩编著的《中国竹刻艺术丛谈》,已由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图书出版中心(凤凰出版社无锡分社)推出,为“指尖上的无锡”增添了珍贵的学术史料。

对竹刻艺术感兴趣的大有人在

今年3月,乔家父女受邀做客央视综合频道大型文化类节目《我有传家宝》,与央视名嘴水均益面对面。在电视镜头前,70岁的乔锦洪把自年始,竹刻艺术在双契轩家族,以血缘为根脉代代相传了年而不衰的故事娓娓道来。那是无锡竹刻艺术第一次展现在全世界观众面前。节目播出后,乔家父女陆续收到观众反馈,原来,有那么多人关心中国竹刻艺术,而当时他们手上的《中国竹刻艺术丛谈》就要收尾了。这本书的问世,为众人打开了中国竹刻艺术之门。   据了解,在中国传统雕刻艺术领域,竹刻只是一个小门类,但它自有发展历史和自成一格的技艺体系及美学讲究。但历代竹刻艺人的述作记载,都零星分散在笔记杂书中。其中,著名文物专家王世襄的《中国美术全集·竹刻总论》较有名。手艺人搞研究不容易,上世纪70年代起,乔锦洪就利用鬻艺为生的间隙研读典籍,立志写一部较完整的中国竹刻艺术史。上世纪80年代,乔锦洪有幸结识了王世襄,从他那里得到了不少珍贵资料,自此走上中国竹刻艺术史论的研究之路。

一本不只   《中国竹刻艺术丛谈》中,无锡双契轩竹刻只是其中一章,全书收录了扬州竹刻、浙派竹刻、吴门竹刻、近代海派竹刻,和徽派竹刻、湖南宝庆竹刻、四川江安竹刻、福建和台湾竹刻及近代北派竹刻,基本涵盖了竹刻艺术所涉产地及流派。身为竹刻艺人,乔家父女在写作过程中特别   无锡双契轩发展到今天,能有处不错的生存空间,父女俩由衷地感谢政府部门的关心与社会各界的   让文化与园林、文化与旅游巧妙结合、完美融合,打造出文化旅游精品,是文旅集团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同时,文旅集团还具体承担惠山泥人、锡绣、竹刻等国家级非遗的保护工作。这些年,通过在古镇上创建非遗大师工作室,强化文化展陈、文化推广和文化旅游等功能,全力打造“指尖上的无锡”,并充分依托国家政策和旅游市场的合力推动非遗项目的研究、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如今,《中国竹刻艺术丛谈》的出版,既是乔家父女的从艺总结,更不失为一件有内涵的文化旅游纪念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shizx.com/wxfc/98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