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博展讯繁华印记文物中的无锡近代民族工

展讯

展览时间

年8月7日--9月6日

展览地点

姜堰区博物馆二楼西展厅

主办单位

无锡博物院

姜堰区博物馆

展览介绍无锡地理位置优越,北临长江,南濒太湖,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水陆交通便捷;自古以来经济发达,人文荟萃,钟灵毓秀,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明清时期,凭借其优越的自然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安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鸦片战争后,无锡农村中的农业、桑蚕业、渔业较为发达,城镇中的手工业、商业、银钱业日趋繁荣,成为全国著名的“米码头”“布码头”“丝码头”“钱码头”。因贸易而起的“码头”催生了无锡民族工商业的兴起,支撑了无锡近代经济的发展。甲午战争后,许多有识之士看到国家积贫积弱,主张“实业救国”;戊戌变法后,清政府也放松了对民间兴办实业的限制,允许私人开设工厂,实行一些提倡工商业的措施。无锡因较少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冲击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且又涌现出像薛福成、徐寿、华蘅芳等一批弃科举、重实学、力主变法改革、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族工商业在无锡起步并蓬勃发展。至年,无锡已有纺织、缫丝、面粉、针织、染织、碾米、铁工、砖瓦、造纸等20个工业门类,家工厂,资本总额万元,在全国工业城市中居第五位;年总产值万元,仅次于上海、广州,居全国第三;产业工人总数达6.万人,仅次于上海,据全国第二位。自年创办第一家民族资本工厂——“业勤纱厂”到20世纪上半叶,无锡以棉纺织业、面粉业、缫丝业为主体的民族工商业逐步形成并迅猛发展,工厂林立,实力雄厚,影响甚大。无锡在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成为江南的经济中心城市,涌现出许多经济实力雄厚的实业家,演绎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工商文化。百余年来,无锡大地上留下了众多民族工商业的繁华“印记”。无锡博物院自建馆以来,通过自身征集、他人捐赠、政府划拨等方式收藏了千余件近代民族工商文物。本次展览遴选出无锡棉纺织、面粉、缫丝三大主体产业的百余件精品文物,希望以此展示无锡近代民族工商业的概况,再现无锡百年工商繁华的历史脉络,弘扬无锡近代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勇往前行的民族工商精神。

天下机杼

无锡民族工商业的先行者

业勤纱厂

第一家以机器为动力的民族工厂

年,机器的轰鸣声在无锡兴隆桥畔响起,第一家以机器为动力的民族工厂——“业勤纱厂”正式投产。自此,无锡开启了兴办工厂的一代新风,各棉纺织工厂陆续开办,于20世纪20年代初出现了创办热潮。

创办人

杨宗濂杨宗瀚

棉纺大王——荣氏兄弟

荣氏

申新一厂细砂间

申新纺织第二厂

年,荣宗敬、荣德生与人集股在无锡创办振兴纱厂,年在沪招股创建申新纺织厂。年3月起又先后在上海、无锡、汉口创设申新二至九厂。至年,荣氏兄弟已拥有9家纺织厂,约占全国资本纱布总产量的1/5,被称为中国“棉纺大王”。无锡由此成为当时中国的棉纺中心之一。

创办人

荣宗敬荣德生

后起之秀——庆丰纱厂

庆丰纺织厂大门

唐保谦、蔡缄三于年在无锡周山浜集资创办了庆丰纱厂,年唐保谦之子唐星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纺织企业管理硕士)接管庆丰纺织厂,进行管理制度改革、技术设备改造,培养业务和技术上的专业人才,创出“双鱼吉庆”牌棉纱及“双鱼”“牧童”牌平布等名牌产品,成为沪宁线上的畅销货。庆丰纱厂成为无锡纱厂的后起之秀。

创办人

唐保谦蔡缄

纺织染全能——丽新纺织印染厂

协新毛纺染织厂丽新厂棉花仓库

唐骧庭、程敬堂年集资接盘冠华手工织布厂并扩建为丽华机器织布厂,年增设丽华第二布厂,年集资建立丽新染织厂。年后,唐骧庭次子唐君远到丽新工作,实行严格的科学管理,改革技术,年增设纺部,一跃成为全国第一家纺、织、染全能工厂。年丽华第三布厂建成并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年,建成丽新纺织漂染整理公司,所产“双鲤”牌布匹销遍全国,远及欧美。年创办协新毛纺织厂,由唐君远任厂长。年,唐骧庭、程敬堂将丽新厂改名为“丽新纺织印染整理股份有限公司”,唐任董事长,程任经理。至抗日战争前夕,丽新厂已发展成为纺、织、印染和具有自发电能力的全能工厂。

创办人

唐骧庭程敬堂

食为民先

无锡的荣氏面粉企业

茂新面粉厂

无锡茂新第一面粉厂年

茂新生产设备——法国制造的炼石石磨

由无锡民族工商业先驱荣宗敬、荣德生等于年筹资创办,原名保兴面粉厂,后改为茂新面粉厂,又更名为茂新第一面粉厂。生产的面粉极受欢迎,生产的"兵船牌"面粉当时享誉全国,还曾远销英、法等国及南洋各地。

上海福新第二面粉厂,年底投产。图为该厂设在姜堰下坝的麦庄。

九丰面粉厂

建于年的九丰面粉厂

由唐保谦、蔡缄三等9人集资创建,故名“九丰”。年投产,为无锡第二家采用机器生产的大型面粉厂,取“山鹿”为面粉商标。该厂注重产品质量和供销渠道,所产面粉很快在市场赢得声誉,连年获得厚利,最终成为无锡当时惟一没有被荣氏集团兼并掉的面粉厂,在无锡同行业中所占比重为25%左右。日军占领无锡后,九丰面粉厂衰落。新中国成立后,九丰面粉厂租给苏南企业公司,改组为公营无锡面粉厂。

广丰面粉厂

年,由民国无锡民族资本家杨翰西组织创办,其子杨蔚章负责筹建,杨通谊、伍?伯、任卓群等人参与。厂址在无锡的周山浜长丰镇,建有能容万斤的新式圆筒麦仓等附属建筑,选购德国米亚克公司制粉机,配有新式洗麦机、烘麦机、西门子电机及新式麦筛、精细粉筛等新型设备,是当时无锡面粉业最先进的制粉设备,出粉的纯度和精度均较高,质量优良,较为突出。年,该厂投产,商标为“顺丰”牌、副牌“八吉”牌。广丰面粉厂设备先进,所产面粉质量优良;之后,该厂人员虽有变动,但一直在生产,新中国成立后仍发挥作用。

江南丝都

无锡近代缫丝业的创始人——周舜卿

年周舜卿在无锡创设的裕昌缫丝厂

年周舜卿在家乡东绛开办裕昌缫丝厂,为无锡的第一家机器缫丝厂。年,与祝大椿等人发起成立锡金商会,并出任第一任会长(总理)。年在上海创办信成商业储蓄银行,为中国第一家商办银行。年在无锡创设慎昌丝厂,嗣后,其子周肇甫负责经营,于年与人合资开设鼎昌缫丝厂。

周舜卿

周舜卿故居

无锡近代缫丝业的发扬者——薛南溟、薛寿萱

薛南溟

薛寿萱

真正发扬光大无锡缫丝业的是薛氏父子。年,薛南溟与周舜卿在上海合办永泰丝厂,后由薛氏独资并聘请徐锦荣(上海意商纶华丝厂的总管)为经理,在管理和技术上进行改革,重视产品品质,所产“金双鹿”“银双鹿”牌优质白丝,远销海外,获得年美国纽约万国博览会“金象奖”。年,薛南溟在无锡西门外租赁厂房合办“锦记丝厂”(俗称永泰二厂);年起先后创办隆昌、永盛等缫丝厂;年将上海的永泰丝厂迁到无锡。至20年代初,薛氏拥有5家缫丝厂、14家茧行,成为丝厂业之首。薛南溟之子薛寿萱继承并发展父业,从丝厂的设备、技术、管理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组织养蚕合作社,开设蚕种制造场。年创办华新制丝养成所。年春,联合无锡同行,成立桑、蚕、丝、工、贸一体的集团性公司——兴业制丝公司,关闭部分设备落后、产品低劣的小丝厂,通过永泰渠道向国外销售生丝。薛氏因对无锡近代缫丝业的成功经营被冠以“丝茧大王”。

晚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的民族工商业经历了创办、兴盛、被毁、重建到新生的曲折历程。无锡民族工商业自缘起至勃兴的黄金时期主要为清末至抗日战争爆发这一历史阶段。日军侵占无锡后,大部分工厂被炸毁,幸存下来的基本被日伪政府占据,极少部分的民族资本或内迁或转移。抗战胜利后,无锡的民族工商业在艰难中恢复重建;解放后,基本进行了公私合营改造,获得新生。无锡民族工商业发展轨迹是中国近代工商业曲折历程之缩影,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典型代表。无锡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孕育了中国近代工商业史上杰出的民族实业家,被誉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中国民族资本的摇篮”。

展厅照片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shizx.com/wxfc/91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