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珠三角主要城市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的

首先是关于苏州和无锡的前景。

其实相比珠三角,长三角的发展是更加均衡和有利的,但由于一些有几十年历史积累的原因,现在这些因素在爆发,使得苏州无锡的市区部分会丧失江浙地区区域龙头的地位。未来可能宁波为代表的地区发展会比苏州无锡更健康一些,甚至宁波可能成为真正的长三角中心。

凡是蜕变成新苏州模式的地方,恰恰是乡镇企业家独立性不强,乡镇干部更掌握大权,政府色彩更浓的地方,凡是还仍然是苏南模式主线的地方,都是企业家比较自治的地方——当然90年代都进行了产权改制,就变成了本地民营企业家主导。

新苏州模式的主要代表区域是苏州工业园区、虎丘区即高新区(国际企业)和昆山区(台资)和无锡新区(日资+政府支持的光伏)。

苏南模式遗留的主要代表区域是苏州的北常熟、南吴江,无锡的北江阴、南宜兴。

混合模式是苏州的张家港、太仓、原无锡县的很多地方。

当然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吴江四大产业板块里面也有一个板块是台资,但是是二流小台资,主要搞些键盘、扫描仪这些东西。

简介一下各种模式:

两条线——苏南模式和新苏州模式

苏南模式就是以年费孝通在其家乡吴江地区发现的原社队企业发展的乡镇企业为核心的一种发展模式,农民“离土不离乡”,当然做大了逐渐吸引外地的打工人群。主要以本地企业发展工业为主。最早最发达的地方是常熟、吴江、吴县、无锡县。后来吴县和无锡县区域蜕变成了新苏州模式。

苏南模式在90年代初发生了分化,一部分县的乡镇在政府鼓励下,从办实业转向重心是搞大大小小开发区+修道路,代表是昆山,。然后是至上而下建设的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这就是新苏州模式,以引进外资为主,产业主动权不在本地人或中国人手里,而在外国人或台湾人手里。

无锡新区作为苏州工业园区的竞争者,也必然效仿,无非是谁在拉外国人上面出价高而已。当然新苏州模式和原苏南模式有很多中间地带,比如张家港,既有本地的壮大企业,也有非常多外资企业(化工企业为代表)。

苏州和无锡经济的共同问题特征是GDP的水分逐渐变大,质量逐渐变虚。一个可观察的角度,就是他们的工业总产值,都在年甚至更早之前就停滞不前,甚至下降,但GDP数字居然还在增长。

这里面即便扣除公然造假的部分(说一句,全国自年以来,公然造假不是一家两家,而且并不是限于天津这种造假出了名的地方,而是蔓延到过去不需要造假的发达地区。能保持不造假的,目前我印象里就是泉州晋江这个全国第五名的县级市坚持真实数据。所谓公然造假,一个标志就是名义值得变动和公布得GDP变动对不上,完全无法用什么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什么基础数值调整来解释),还有政府为了硬撑做得一些应对政策,使得区域经济逐渐从实体经济(工业、制造业为核心带动的经济)向房地产(棚改)和修地铁。转移。而在微观产业、企业观察上,显然苏州和无锡市区郊区是逐渐空心化的(不含苏州北部和无锡北部江阴)。

在说完历史背景的基础上简单说一下苏州和无锡现在的挑战是什么,为什么会逐渐萎缩。

常熟人从来不说自己是苏州人,至多说是苏州大市人。张家港、昆山也是如此。只有近几年因为改区而到苏州工业园区买房子的吴江人开始愿意说自己是苏州人,但苏州人(含城区和原吴县区域、工业园区)则不称呼吴江人为苏州人。

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上,苏南模式和新苏州模式之间,也有非常纠结的关系。其实新苏州模式是苏南模式中的强政府派蜕变的结果,同时又丧失了原苏南模式中比较好的部分。经过三十年的演变,苏南模式中企业家派这一流派得到了江苏民间更充分的认可,总体上经济比较强健,不容易受到外人决策的冲击,而新苏州模式(含竞争而效仿的无锡新区模式)败象显著。换句话说,虽然在全国意义上苏州大市里是昆山市、苏州工业园区更有名,乃至外地政府来学习效仿,但在江苏民间看来,这两个地方的含金量大大低于传统意义上的苏州大市中的常熟和吴江乃至张家港。后者本土经济成分占比显著高于昆山和苏州工业园区。

说苏州比无锡强,这个观点主要是拿苏州的经济总量远超无锡来说事。但这种观点其实是很粗陋的,是掩盖了问题实质的。有两个方面这个观点是没有说透的,第一,由于历史性的行政区划重新划分的原因,苏州的行政区域就是无锡的两倍——因为无锡是年重新建地级市的,之前是吴县地区(后来和苏州城区合并为苏州市)和常州直接接壤甚至是吴县和镇江直接接壤。第二,苏州和无锡内部各自都是高度差异化的,苏州底下大部分县区都有独立体系,可以大概在现在的苏州城区-工业区-昆山以北划一条线,以北可以算原来打算建立但最终没有建立的“常熟地级市”,另外现在改为区并在逐渐吸收纳入苏州的吴江也是一个偏独立的区域,是苏南模式的发源地而且曾长期保持的比较纯粹、健康(相对于昆山、苏州工业园来说),所以苏州其实可视为三个板块。三个板块当然超过无锡。而无锡内部其实也分为两大一小三部分,即无锡城区、江阴、宜兴,也一样是遵从很不相同的发展逻辑的。

这里面说苏南模式主要是苏州和无锡两个地区。再往西和往东就都消失没有了。往东是上海,不说了,不存在乡镇经济和大规模的外资制造业,有一些世纪之交招商引资但不大。往西是常州、镇江、南京。常州主要是地方国企改制,加一些乡镇企业(可算苏南模式),处于苏南模式的边缘地区。镇江没有太发展起来是苏南的苏北。南京是国有企业体系(央企+地方)为主,附加少量外企如扬子-巴斯夫。

苏州大市主体(不含北部)问题主要在于外资经济的撤离。最早的撤离出现在年以诺基亚电信设备的基地撤离有关,一半是因为这些企业本身不行了。但这很难作为借口,因为苏州工业园区可以说只有出没有进(大企业意义上)的,而且越来越多的撤离的企业主体本身并没有发生问题。这就是因为一苏州工业园区模式本身就不是中国具有主体性,生杀予夺大权在他人之手,你成本高就撤离了,二也是因为经营没有更多策略,不掌握主动权也不可能有效的升级(有效升级是一产业技术水平升级了,二就业还有,没有大规模丧失)。

目前苏州大市的官方宣传口径和广东东莞当年的腾笼换鸟很像,意思是你这些企业我还不稀罕,要走赶紧走,然后招了一堆新企业我称呼为招财引智型企业。这个工作其实20年前就有,年以后扩大。目前主要是生物医药、“纳米产业”,生物医药以创新药为主,其实中国刚刚开始,鹿死谁手尚未可知,而且这个领域受国际和国内政府规制影响非常大,目前其实是处于投资泡沫阶段,大家都死命往里面砸钱,而产出营收刚刚出现,利润上都是亏损的,还有这个行业属于社会的内向型成本行业,而不是边疆生产行业,是有必要但不是说你企业越大越好——因为这个领域企业壮大可能是以老百姓的医药负担为代价的,世界上也很有争议。苏州的优势在于工业园区是年左右开始搞得,10年正好进入收获期。但记住这个东西的在目前中美制度下见效是要10年,躲不过,除非特朗普掀起医疗制度革命而中国跟随。

纳米产业其实不知所云,现在看来凡是涉及纳米级的产品都叫纳米产业,包括半导体、激光等等。这些领域的问题也是,企业太小,成长不快,产业小。这样必然区域人口在流失。苏州工业园区的常住人口是逐渐下降的。中国好几个知名的发达地方人口都在下降,就是因为经济机会少了。

总之可以概括为旧的大的产业走了,新的产业太小不够填。怎么办呢?答案就是房地产化。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奥妙其实一直是房地产化和工业化两条线并行,但近10年明显房地产化加速,年以后更甚。盖了一些高楼。问题来了谁是高楼的用户?这个问题和深圳年以后高楼化必然伴随社会骗子泛滥是一样的。还有就是修地铁。地铁投资也是GDP,一投就上去了。

接下来说一下无锡,然后再谈最新的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微观落实地区——青嘉吴(上海青浦浙江嘉定嘉善江苏苏州吴江)。

无锡的外资路线没有苏州在-年那么成功,规模比较小。所以无锡是外资之外再加了政府产业政策,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光伏,一个是所谓感知中国物联网。时间是年开始弄,年叠加物联网。

如果说苏州的挑战是大的外资产业拜拜了,无锡的挑战就是政府投入巨资的两个产业一个垮掉,一个根本就是个概念,消耗品,做不成产业。现在无锡尚德如同鬼城,乔装打扮的分给各国资平台管理,半死不活的已经有五六年了。中国光伏产业也已经城头变幻大王旗了,很值得反思。物联网(无锡软件园),就是个鬼城。有意思的反而是无锡的外资——日资比较老实,一直坚守无锡,也算是无锡的老朋友了。

无锡的光伏和物联网消耗了大量的本地银行信贷资源,所以银行在无锡的贷款额度长期紧缺,导致无锡的房地产在棚改之前反而不高价。但从-年无锡市区就是一个比较平庸的地方,工业产值下降,房子在-左右。当然还不至于过不下去。

年以来,无锡干的事情一下子惹怒了老百姓,就是房价拉一倍多,到1.3万甚至2万多(现在2.5万了)。(苏州更夸张,因为苏州有购买力——吴江老板来接盘,搞了两波包括年上半年一波,工业园区年拉到5万)。还有就是修地铁。

可以查查苏州无锡及中国很多城市年前后搞地铁的差别,你就知道在工业实体经济普遍下滑的环境下,GDP是怎么弄起来的。与之相伴随的必然现象就是地方政府债务的大规模膨胀。这就是“开发性金融”模式,核心是房地产模式。

这样的发展道路结局是政府负债高企。苏州和无锡政府负债都很重。这和宁波形成了对比。

光伏现在逐渐变成三个群体成为玩家,一是比较踏实的老团队,小步快跑,最后称王,如隆基。一是资本玩家,杠杆撬动,哪里有利去哪里,目前看很多人成为过客,这个包括私人大亨和国有资本。一是外来巨龙,如华为,从光伏逆变器入手,短时间内不知不觉垄断这些领域。

光伏产业谁行谁不行可以归结于个人。无锡尚德没落本质商和施正荣人品有关,西安德隆基做的好是因为创业团队纯正,单纯。

无锡和苏州的主体(新苏州模式)我已经说完了。说一下苏南模式的代表。

吴江、常熟走的不太容易。因为江苏官员在每个地方任期很短,他们的抓手又主要是外来招商引资,所以在苏南模式上叠加外来招商引资或招才引智是很麻烦的。常熟招了陆虎。但其实苏南模式要好好做好纺织轻工-化纤-化工这个产业链,但现在都没做好,很多腾龙花鸟,行业价格又没有上去,所以就进入停滞和下降了。这个产业链的萎缩影响不小。(相比之下宁波相对较好)。无锡北部的江阴是独立经济体,产业比较全面,最近开始被中央媒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shizx.com/wxxw/138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