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张地图,带你穿越回800年前的无锡
地图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的变化与发展,无锡的过去什么模样?从宋朝到今天,不同年代的无锡城区地图颇具历史感。就让我们通过14张地图开始一段穿越之旅吧~年(宋咸淳四年)唐、宋时期,无锡农业生产从“火耕水耨”的轮荒耕作发展为耕、耙、耖配套的耕作技术,形成稻麦两熟制,太湖周围卑湿之地改造成河渠纵横、湖塘棋布、排灌结合的水网系统。养蚕业发达,“桑柘含疏烟处处倚蚕箔”。京杭大运河开通后,无锡河道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城中金银、彩帛、烟酒、油酱、食米等作坊错杂开设,市场繁荣。无锡成为富庶江南的一块宝地。▲当时的无锡县属常州府,原图取自宋咸淳四年(年)的《咸淳毗陵(常州)志》上的《无锡县地里(理)图》。▲这是县城(龟背图)一块。虚线就是城墙,亭子就是城门,外面的就是护城河。古时候没有测绘工具,全靠人工在地面丈量后手绘而成。在当时看来,这已具备相当高的科学技术含量了。年(明弘治七年)明清时期,无锡依凭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水陆交通和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锡西北的芙蓉湖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整治,形成大批良田。农业上由于精耕细作,粮食产量逐年增加。“春豆夏麦,秋收禾稻,中年之岁,亩得三石”,成为全国“米仓一区”。随着手工业的兴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无锡逐步形成了江南有名的米市、布码头。▲已经能看到崇安寺了!▲二泉亭、惠山寺,你看到了么?年(清康熙二十八年)清代前期,无锡稻米集散不仅经营规模、交易数量居江苏各县之冠,而且成为漕粮的主要采办地和“产者输之,购者集之”的粮食余缺调剂市场。▲在大部分时间里,无锡城“生长”得十分缓慢,一直到清代,无锡城的面貌都变化不大,城区维持“乌龟壳”的模样。年(清光绪七年)此时无锡县被分为无锡、金匮两县,同城而治,均属常州府。▲这是张颇为详尽的地图,点开放大看看,你能找到那些熟悉的地名吗?年(民国五年)真正使用具有现代意义的测绘工具测绘后绘制并印刷的地图是在民国↓↓▲年的无锡地图上,“乌龟壳”外已经有了不少纵横交错的道路,沪宁铁路贯穿锡城,市区内的道路也比清代密了不少。年(民国三十七年)年后的30多年里,无锡的路网又有了大发展,不但火车站南北两片地区日益繁荣,沿运河地区也修建了很多新的道路、建筑。▲这个时期的30多年间,正是无锡历史上民族工商业大发展,文化教育事业鼎盛的黄金时期。荣氏兄弟创办的企业沿着运河茁壮成长,在地图上清晰可见。年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分无锡为无锡市、无锡县,市、县同城,无锡市属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年建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无锡县属先后多次变化,曾经属常州专区、无锡市、苏州专区管辖。▲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城区到铁路的一块已经被填满。年无锡形成了4区格局,即崇安、南长、北塘3城区和1个郊区。▲在年的地图上,一个大型钢铁企业——无锡钢铁厂出现在了城市南端,围绕着这家企业又“生长”出了许多道路和建筑,犹如一座小城市。而在城市的西边,年尚一片空白的河埒地区,到年时已初具城市风采。年▲年无锡城区图,与的差别不大清扬路出现了,河埒口一带逐渐发展起来,新运河挖通,锡山大桥、梁溪大桥建成。年3月,无锡市市区和无锡县行政区划进行部分调整,组建无锡新区。郊区旺庄乡,无锡县硕放镇和坊前、新安、梅村3镇的19个行政村,连同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无锡新加坡工业园,构成无锡新区。年6月,撤销无锡县,以其原辖区域设立锡山市。年末撤销锡山市,改设为无锡市锡山、惠山2区;撤销马山区,将其原有行政区域与原锡山市的9个镇并入无锡市郊区,同时郊区更名为滨湖区。年,无锡城市建成区面积进一步扩大,达平方公里。全市户籍人口.84万人。年2月20日,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撤销,三区合并设立梁溪区。同日,新吴区成立,锡山区的鸿山街道和滨湖区的江溪、旺庄、硕放、梅村、新安街道划归新吴区管辖,上述6街道的行政区域为新吴区行政区域。新中国建立后,无锡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长”得最快的,还是最近20多年,这也是无锡城发生的第三次巨变——建成区面积从上世纪80年代的多平方公里扩展到多平方公里,增长了2倍多;随着城市区划调整,市区面积也从过去的“乌龟壳”,变成了如今的余平方公里,快速路、高架路、隧道、地铁,以及大量城市骨干道路,构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无锡”。
上一篇文章: 地图在手,繁花我有你与无锡秋季的距离, 下一篇文章: 别关顾着排队去诚品,无锡最美书店地图,读
大部分图来自于:无锡市史志办
文:综合自网络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shizx.com/wxms/6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