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学前街的百年名校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
在无锡学前街的百年名校,还有一所小学,就是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俗称锡师附小。这所小学是大大地有名,尤其在今天,家长们都千方百计地要让自己的孩子进这所百年名校,争先在起跑线。
一、百年老校
1、三师附小阶段(—)
(一)创建“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简称“三师附小”)。
年9月17日,“官立江苏第三师范学堂”(即省锡师)建立,正式开学,顾倬(述之)任校长。顾校长马不停蹄,随即着手筹建附属小学。顾倬校长特地两次去日本考察,以日本东京高等师范(现筑波大学)附属小学为蓝本,设计附小房屋的布局、建造和结构。校址选在三师东侧严家池畔(今勤学路)。年4月,“官立江苏第三师范学堂”易名“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简称“三师”)。年9月4日,“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简称“三师附小”)正式开学。由顾倬兼任校长。
(二)学校教育
顾倬为三师附小制定三大使命:其一是进行小学教育的实验,为地方小学教育研究的中心;其二是指导师范生实习,成师范生实习基地;其三是同一般小学一样,负责儿童教育。
三师附小初设普通部四个学级(注1),七年制,前四年为初等小学,后三年为高等小学。课程设有修身、国文、算术、乡土、历史、地理、理科、图画、手工、唱歌、体操、英文、商业、工业、农业。年在校内设商科,同时附设贩卖部,供学生实习。年,在时郎中巷(现梁溪饭店附近)增设工科,内设木工、铁工两部。年在惠山北麓藕塘桥附近的张高漕增设农科,附设农场,供学生实习。从此,三师附小扩大范围为普通、职业两大部,共20级(普通部14级,商、工、农各两级)。
年,学校实行新学制,改七年制为六年一贯制,分低、中、高三个阶段。
2、锡中实小阶段(—)
(附小内长廊)
(一)学校改名
年至年,校名更换频繁。年6月起,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改为“江苏省立无锡中学”(设高中普通科、高中师范科、初中部),三师附小改为“江苏省立无锡中学实验小学”。同年9月,江苏省试行大学区制,校名改称“国立中山大学第四大学区无锡中学实验小学”。年3月又改称“国立江苏大区无锡中学实验小学”。同年9月,再改称“国立中央大学区无锡中学实验小学”。年9月,大学区制停止试行,校名复称“江苏省立无锡中学实验小学”(简称“锡中实小”)。
(二)学校教育
年,学校农工商各科逐步撤销,职业部停办,只留普通的小学班级,班级数为13个,其中添设幼稚园一级。教职员30多人。年,高年级开设了“天才班”一级,为国内“天才教育”之首创,但未能持久。年裁并天才班。
3、锡师附小阶段(—)
(一)学校改名
年7月,江苏省立无锡中学改称“江苏省立无锡师范学校”,锡中实小改称“锡师附小”。
(二)学校教育
在这个阶段,六年制小学分上下学期(春季始业、秋季始业),加上幼稚园,班级数一直保持14个。为了适应我国农村及边远地区的需要,学校除了单级部以外,年开始设立了复式班(注2),加强研究实验复式及单级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江苏省教育厅传令嘉奖,并予以推广。期间,附小承担了区域性的小学教师培训活动,举办过全区小学教师暑期讲习班。
(三)学校的波折
年11月11日,无锡师范被日寇轰炸而停课,锡师附小也随之解散。11月25日,无锡城沦陷,日军占据锡师作军营和马厩,附小也被占领设立伪警察训练班,后改设了一所伪江苏省立高级工业学校,计八年之久。学校财物洗劫一空。
抗战胜利,年10月,锡师复校,借用附小校舍。年1月,由校长张正三筹备附小复校工作,无校舍,只能借用孔庙,开了六个班;另在育才弄单级部原址设单级一个班,共计七个班。学校设备一无所有,一切只能因陋就简,如借长板搁起来当课桌。一年以后,锡师归还部分校舍,附小迁回原址,陆续筹得复校资金,修复扩建教室,添置教学设施。班级数恢复到抗战前的规模14个,但全校教职工只有25人。当时物价飞涨,教师生活十分困难,对工作仍然一丝不苟,学优良校风得以传承。
(附小校门)
4、学校新阶段(—)
年4月23日,无锡解放。苏南行署文教处派员接管无锡师范学校和锡师附小,留用所有老师,校长仍由张正三继任。
年5月,学校附设干部子女班,接纳苏南行署和无锡市属党政机关供给制干部的子女入学。学校扩建了教室和寝室,建了西长廊,附小的现代布局基本成形。年,附小干部子女班与其他干部子女班合并为五爱小学;幼儿园增为两班。
年,锡师附小改为“苏南锡师小学部”。年下半年提出“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原则。小学有16个班级,在两个一年级班级试行五年一贯制(不久停试)。幼儿园发展为三个班,初步明确了幼儿教育的方针任务。年,附小幼儿园已增至六个班,大、中、小班齐全。
年9月,苏南锡师小学部改称“江苏省无锡师范附属小学”(锡师附小)。班级数量在年增至31个(小学25个,幼儿园6个)。学校名称沿用至今。
二、人才辈出
在解放前的三十六年中,锡师附小培养的毕业生约二千余人,遍布社会各个阶层,人才辈出。如:
(秦邦宪旧照)
秦邦宪(-),届附小校友。
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化名博古,乳名长林,字则民,无锡城内中市桥巷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年9月-年1月为中国共产党实际最高领导人,主持中共中央工作。年4月8日作为中共代表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有大量马列主义的译著和论著。
徐仲年(-),届附小校友。教授、博士。著名文学翻译家。先后任中央大学等高校法语教授。年任中、法、比、瑞文化协会理事兼主任秘书和学术股长。年主编建国后首部《简明法汉词典》。因其为中法文化交流事业作出卓越贡献。其名字被列为法国拉罗斯百科辞典。出版编著有《大学基本法文文法》、《实用法华大辞典》等。
顾毓珍(-),年就读附小。教授。江苏无锡人。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年获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学科这博士学位。曾任中央工业试验所所长,金陵大学、清华大学等教授。三十年代初从事流全力学及传热研究,流体在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关联式被广泛采用。编著《化工计算》、《油脂制备学》、《湍流传热导论》等。
秦柳方(-)届附小校友。著名经济学家、教授。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领导小组成员、历任中央商业部工业商品局副局长、《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世界经济》编辑部主任、《世界经济导报》副主编等。几十年来,他坚持从事中国经济、世界经济的研究,撰写发表了不少经济方面的论著。
钱俊瑞(-)届附小校友。学部委员、著名经济学家。江苏省无锡人。年发起成立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年后历任新四军政治部宣传部长等职。建国初期,任北平军管会文管委主任,后历任教育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并任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以及北京大学教授等职。
薛永辉(-)幼年就读三师附小。男,江苏无锡人。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新四军指导员、支队司令员、民抗部队司令员、太湖县委书记、总队政委等职。无锡解放后,任第一任无锡县县长。
辛一心(-)届附小校友。著名船舶科学家、教授。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的创建者之一,当代中国船舶设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创始人,创建了中国第一座船模试验池,交通大学造船系的创始人之一,为中国造船和航运界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他对船舶流体力学和结构力学均有很深造诣。为开创当代中国的船舶设计、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学校优良的校风和传统
现在的家长都愈来愈重视幼儿、儿童的教育,他们通俗地称呼为“起跑线”。一定要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就占优势,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而锡师附小的优良的校风和传统,就是那起跑线上的助跑器,助跑的推动力。
早在学校的初创时期的年,学校就制定了教育方针:一是以“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的旨趣,造就身心健全、适合平民主义社会的个人;二是学校教材在依儿童身心自然发达之顺序,选择与社会及个人生活最有关系之材料为实施教育的工具;三是学校教法在发展各个智能,养成共同习性,使儿童自己获得种种经验,以为将来立身处世之标准。学校以此展开一系列的课内外教育活动。
(一)学生活动年4月16日,三师附小成立童子军团并发表宣言,由唐闰生和体育教师顾拯来任主事,顾担任教练员,时称“中国童子军第一团”。此后无锡其他学校也相继建立童子军,三师附小童子军因成立最早编为第一队。学校开设童子军课程,结合进行各种表演、大会操、露营、演习,为县、省运动会维持会场秩序,并开展各种爱国救国的赈灾募捐活动。极得教育界人士之赞许。
(二)出版刊物年,附小设立新闻柜,鼓励学生自由投稿。随后,学校每天出版《三小日报》,小学试办新闻报纸在当时是个创举。年,三师附小发行月刊,内容分言论、研究、通信及杂录四项。年,学校出版《儿童时报》,每三日出一期,流通校内消息,记载学校事务,帮助时事教学,养成儿童读报的习惯。得到社会的好评。
年1月1日学校又创办了教育刊物《儿童与教师》,每学期出版二至三期。教师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撰写了很多论文,刊登在《儿童与教师》以及其他教育刊物上。至年,《儿童与教师》共出版31期。刊物促进了教学,扩大了学校的影响。
(三)博物馆年春,顾倬校长筹款创建“小学教育博物馆”,馆址在原师范大礼堂之东,附小低年级教室之西。博物馆为三层楼房,每层三开间。陈列参考书籍及各地小学优秀成绩;数学教具、理化仪器;经多方征集的历代钱币、钞票,包括秦、汉至民国种类俱全;古代兵器;还有全国各地的动植物、矿物标本,等等。三师附小的小学教育博物馆是无锡唯一、全国少有的,它开辟了直观教学的新途径。
(四)参与社会活动年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受蔡元培等人之邀来华讲学,从南京到无锡,在三师演讲:6月22日上午讲演“试验主义”,6月23至25日,讲演“学生自治”、“学校与社会”、“近今世界与教育思潮”。三师附小组织教师聆听杜威的讲座。年,三师附小的学生写信给在广东的孙中山先生,请他派兵北伐。不久,接到孙中山先生的回信,复信中热情赞扬同学们的爱国精神。
年11月1至2日,学校举行“十周年纪念会”。展览学校的办学成绩。当时附小已成为省内外著名的小学,各地教育参观团络绎不绝。
年12月1日至3日,学校举行“锡中实小立校十五周年纪念会”,邀请上海工部局华人教育处处长陈鹤琴先生演讲“小学教育新趋势”,并举办成绩展览会。
年,三师附小师生和家长踊跃为“江苏儿童号”飞机捐款抗日,地方报纸以《锡师附小进行飞机储金》为题做了报道。
(五)教学研究活动当时除了在国文、算术和复式教学等方面进行研究外,学校在健康教育、卫生教育、音乐教育、学生教育活动等方面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学校采用“设计教学法”,经常开展围绕一个主题,各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例如:“五月纪念活动”列出当时五月份所有的纪念日(五一劳动节、五三惨案、五四运动、五五纪念日、五九国耻、五卅惨案),每个纪念日都按常识研究、诗文阅读、学唱歌曲这三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自编活动教材。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四、附小光辉的今天
年9月,苏南锡师小学部正式命名为“江苏省无锡师范附属小学”(锡师附小),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学校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年,学校进行五年一贯制试点研究,招收了五年制一年级新生二百人,设四个班级。
年起,全校进行整体综合性改革,从课程设置、学科课程的研究到活动课程的研究,从研究教材到研究教学方法、手段的全面展开。附小长期致力于构建“乐学教育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成为国家教委向全国推广的七所“愉快教育”示范学校之一。
年3月,“南师大教科所实验中心”成立,附小为中心成员单位。年,学校被中央教科所命名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
年8月1日,无锡市教委正式通知:将附小幼儿园与实验幼儿园合并。
年2月1日,学校校刊《儿童与教师》正式复刊。年,学校出版《心灵之约》家庭教育读本。
(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年9月,无锡国际学校开办,其小学部由附小承办。年8月,应市委市政府和市学校管理中心的要求,开办“无锡师范附属小学阳光校区”。年9月1日,“无锡师范附属太湖新城小学”开办;接管原国际学校国际部之后,形成了“三区一部”的事业新格局。锡师附小历年获得无锡市、江苏省及全国的许多荣誉称号。
百年老校焕发出了灿烂的青春光芒。
《百年无锡·教育篇·民国卷》凤凰出版社出版。
本文得到锡师附小办公室主任高純老师、档案室邢国英老师等帮助,特感谢。
(注1)学级。学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原意近于班级,是指在同一间教室之内,由一位教师同时教授一群学生所构成的教学组织。随教育的发展,而产生「年级」与「班级」的区别。 传统上,学级的编制概有二种:一是单级编制,另一是多级编制。「单级编制」的学校,是以全校学生编为一个学级,也就是说,全校就只有一个班级而已,而这个班级包括了全校所有年级或年纪的全部学生。这样的学校,又称为单班或单级学校。「多级编制」的学校,是将全校学生编为两个以上的学级。这种学校又称多级学校,是我们今日所常见的学校型态。
(注2)复式班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师给一个年级讲课,让其他年级学生做作业或复习,并有计划地交替进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shizx.com/wxfc/9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