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规划丨不同类型特色小镇打造重点有
点击上方图片,可获知详情
特色小镇建设为文旅产业提供了发展平台。从产业类型来看,除了农产小镇、工匠小镇、金融小镇、双创小镇、IP小镇外,旅游、文创、民俗、体育、艺术等文旅相关产业,也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成为主角。旅游古镇: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古镇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育核心在于主题文化的体验情境设计,发展关键在于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注重夜色经济,保证持续的人流和消费,从而保持古镇旅游的旺盛生命力。
例如,凤凰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将古迹景观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有机融合,并开启了“夜游”模式。夜晚,沱江把勾勒青瓦木舍的LED灯、千姿百态的霓虹灯、五彩缤纷的店铺灯、华丽辉煌的红灯笼倒映在江面上,打造了一个梦幻的水上凤凰。
同时,沱江两岸聚集的以酒吧、餐饮为主的休闲娱乐业态,延长了消费时间,提高了商业设施的运营效率,提升了项目影响力。
文创小镇:创意产品“走出去”
文创小镇根植于乡土文化的就地城镇化模式,以文化创意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赋予小镇更多的文化创意特色和城镇价值体系。就文创小镇的发展而言,人才的吸引和留住是前提,文化、产业、社区的融合是促进,“文创+”跨界融合是推动,形成创意产业集聚和区域发展是目的。
例如,上海的泰晤士小镇总占地1平方公里,目前已有美术馆、油画院等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聚集了各类收藏馆和博物馆等特色文化展示交流平台,以及画廊、设计等多家文化创意工作室与文化产业经营平台。
泰晤士小镇提出“生活+休闲+创意”的文创产业集聚区概念,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将园区与居住、社区紧密结合,打造24小时创意不间断、永不落幕的园区。
民俗小镇:民俗体验的商业运营
民俗小镇是指依托当地物质生产、社会生活、节庆等民俗的独特吸引力,通过体验性产品和空间的打造,运用商业化手法运营发展的特色小镇,现已成为带动乡村发展的重要路径。
民俗小镇的发展关键在于将民俗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民俗文化往往通过体验式旅游去传播,来达到传承的目的。因此,民俗小镇多以旅游为载体,以生活体验、节庆体验为主要形式,通过文化与旅游的互动途径增加小镇的魅力,形成独特的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吸引客源消费,带动当地发展。
例如,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是主打关中特色美食风俗的乡村民俗小镇,如今已成为“关中印象体验地”。一条条青砖灰瓦的仿古街道,古朴典雅的特色作坊,将生活氛围原生态再现。袁家村依托关中生活习俗文化,营造了关中风情的体验氛围。其发展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将发展主题(关中民俗)与百姓生活相关联,并用建筑景观实现氛围的营造,从而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促进村域发展。
体育小镇: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随着运动健康、低碳休闲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户外运动也成为一种时尚,推动着健身休闲产业迅猛发展。体育特色小镇的培育,能够带动当地旅游、文化等一系列产业,助推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首要要求是生态环境基础好,发展方向上要紧跟时代步伐,紧密结合百姓的体育生活方式,发展“体育+”,打造赛事、设施等吸引点,并融合高科技元素,强化服务,推动户外运动用品的供应,最终将体育运动与工业、科技、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形成户外休闲、冰雪运动、骑行文化、极限探索、运动品牌等休闲产业。
例如,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体育特色小镇以极限基地为基础,以打造“裸心”体育为主题,以探索运动、户外休闲、骑行文化等为特色,将体育、健康、文化、旅游等有机结合,积极引进高端体育产业企业,带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艺术小镇:构建自循环特色产业生态圈
随着中产阶层的崛起,人们对艺术产业的消费呈爆发式增长,艺术产业也逐渐走进了普通消费者的生活中。而作为处于发展黄金期的艺术产业与特色小镇的结合体,艺术小镇在我国变得炙手可热。
依托文化艺术与生态环境,艺术小镇整合各方资源,激发民间创客活力,形成一个集艺术研究、教育、生产、展示、交易、交流等相关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圈。
艺术小镇有几大明显特点:
第一,众多的文化艺术活动是聚集人流的必备要素;第二,艺术小镇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风貌,建筑与景观设计均充满了艺术与人文气息,极具辨识度;第三,由本地艺术产业或独特IP延伸出的艺术商品,包括艺术品、电影、小商品等,成为推动艺术小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如浙江丽水古堰画乡,就抓住了“丽水巴比松画派”表达的主题——家乡,并结合当地的历史遗存,打造了一个独特的乡愁艺术小镇。依托生态和文化两大优势资源,构建了油画产业和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发展的“双特”产业体系。
农业小镇:构建农文旅融合产业圈
乡村振兴是我国农业产业全新政策周期的开始。政策导向上,农业未来必然走向规模化与集约化,再加上“田园生活”的民生诉求,使乡村振兴战略的确定性较强,可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在此大背景下,农业产业小镇将是农业政策落地的直接载体,是乡村振兴下的巨大风口。
田园东方蜜桃村:项目位于无锡市阳山镇,亩桃园是阳山水蜜桃核心产区规模最大的自有基地之一。田园东方以无锡阳山特产水蜜桃为卖点,产地直销模式对外出售。我们认为,田园东方蜜桃村找准了以农产品为核心的发展之路,再配套文化、生态主体公园等,提供包括采摘、垂钓、有机农场、亲子游乐基地等个性化旅游服务,实现以“农业+旅游+地产”的运营模式,旅游先行地产回现的开发模式,先打造田园休闲旅游项目,后推住宅项目,最终打造以乡村田园为主体的文旅小镇。
田园东方运营模式
田园东方蜜桃村整体上来看,是田园东方通过“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三产”(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与关联共生,其涵盖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等复合功能,将新型产业与农村发展进行有机结合。
乡村休闲旅游项目,从开发到运营怎么设计,请看下方课程↓↓↓
[课程简介]培训时间:12月7-9日培训地点:农业农村部北区
适合对象:
1、各级地方政府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
2、各乡村带头人、村干部;
3、农业龙头企业;返乡创业者
4、农文旅项目投资机构,策划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农民大学、农学谷商学院
课程报名:谷老师
课程重点破解6大核心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下,如何正确解读乡村政策,充分利用好政策红利
●政府、开发企业、在地村民、投资机构如何彼此联动?
●乡村规划如何因地制宜,做足产业链条,做好“乡村+”的功能叠加
●如何挖掘乡村资源和在地文化,打造属于自己的独特IP?
●乡村旅游的顶层设计和商业模式怎么做,才能实现一二三产项目的有效融合,保证回报周期及收益率?
●如何运用三变模式,让村民变成乡村旅游运营的主力?
《乡村旅游开发·运营高级研修班》,将从政策解析、顶层设计、策划规划、运营管理、案例分享、运营诊断等六大主要模块,从体系到实操,为乡村发展寻找破解之法。课程采用3+1模式,先看后学,结合学员需求进行项目梳理和分组研讨,在专家指引下,深度答疑,探索乡村休闲旅游成长之路。
主讲老师
VIP学员专属服务
1、乡村政策扶持资金申请
2、休闲农业和田园综合体创新经营模式项目路演
3、项目诊断及点评
直通主办方
拨打谷老师
农学谷
最有温度的新农人社群!
陪伴新农人一起成长!
以"权威+实战"为特色,开展休闲农业经理人、乡村旅游运营师、机构定制培训、境内外游学等形式的特色培训。
联系人:麦老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shizx.com/wxfc/10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