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这位文化事业ldquo坚守者r
提起强银娣,
大家都会翘起大拇指!
她19岁当公社文化站长,
多年的努力,
让洛社镇一跃成为当时全国乡镇文化的翘楚。
年,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高占祥
提笔写下”江南文化一枝花“,
高度肯定了强银娣的工作成绩。
年,强银娣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劳动模范,作为受邀的唯一一个乡镇文化站长在全国农村文化工作交流会上作经验介绍。截至目前,她先后获评“全国先进文化工作者”、“江苏省劳模”、“江苏省优秀志愿者”、“中国好人”等称号,她的家庭先后被评为“无锡市十佳书香家庭”、“洛社镇十大最美家庭”。近日,她又荣获年无锡市“最美巾帼人物”称号。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做了三十多年群众文化工作,
又下海经商的女强人强银娣,
光环太多,唯独没有财富。
为了群众幸福,强银娣竭尽全力,
一生致力于让群众的物质生活美起来,
让群众的精神生活富起来,
身体力行地践行了
一名共产党员最朴素的坚守与信仰。
她是文化事业的“坚守者”,传递和谐正能量
年,从镇文化站退休的强银娣始终心系公益文化事业。那一年,她帮助76位平均年龄超过68岁的老同志组建“大运河合唱艺术团”,并出资找专业老师、找合适场地排练,当年合唱团的节目《五月的鲜花》在全区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年,为了纪念焦裕禄同志逝世50周年,强银娣出资请老师、定场地,将电影《焦裕禄》以锡剧的形式搬上了舞台。锡剧版《焦裕禄》先后在全镇、全区公益巡演22场,她前后共垫资23万。年排练《江姐》,强银娣又拿出9万元供剧组排练演出使用,巡演最终所得酬劳全部作为团队继续活动的经费,存进洛社镇文体联的共有账户。对于自己垫出的30多万,她分文不取。
她是困难群体“知心人”,与他们共度难关
多年来,强银娣一直默默帮助困难群体。自年开始,她资助贵州山区的贫困学子上学,10年时间里帮助数十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累计捐款10余万元。
年起,每逢节点,强银娣就联合一帮老姊妹在广场摆摊,发起“爱心衣尚”公益行动。她带着志愿者们集中清洗、熨烫、打包,并自贴运费,让爱心衣物送到需要的群众手中。多年来,累计捐出衣物被褥已达5吨。年,六龙社区一位青年罹患白血病,她又带头募捐,帮助这户人家渡过难关。
她是家庭和睦的“半边天”,与家人共同成长
强银娣与丈夫陈为民因文化结缘。在强银娣的记忆中,最忘不了的是年的春节,那时洛社镇准备举办全国乡镇第一个农民艺术节,排练时间仅有一个月。为了让强银娣更好的专注于排练,陈为民带着女儿把家里的锅碗瓢盆、柴米油盐搬到了办公室,跟强银娣和她的团队一起在工作中过年。
工作虽忙碌,但强银娣并没有忽视自己女儿的成长。她经常对女儿说两句话,一句是做好自己,另一句是学会看人。“看一个人,不要看他对你好不好,而要看他对他的同学好不好,对他的同事好不好,对身边群众好不好。”她的女儿深深把这两句话记在心中,上学期间,年年都是三好学生;工作后,到哪都是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
“党和人民给了我一辈子的文化工作财富,我不能丢了。”
——强银娣
就因为这样一份承诺,
几十年来,
她热热闹闹地开展公益文化事业,
甘于付出,不计回报!
让我们一起向“最美巾帼”强银娣看齐,
力所能及地投入公益事业,
共同创造更美好的家园。
素材来源:洛社镇宣传办
小伙伴们!“在看”一下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shizx.com/wxfc/10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