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楼市政策松绑的人才新政比兰州新政更有杀

最近公司在招人,作为部门负责人也聊过一些来面试的刚毕业的大学生。面试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的不是就业的困难,而是像我们这样的一类城市的企业招人的困难。我面试的大学生基本都没有留在芜湖,即便是土生土长的芜湖人,也没有留下来。去向最多的是南京,合肥,还有不愿意说出去向的其他城市。

薪资水平不高,发展机会有限,大概是像芜湖这样的三四线城市共有的问题。这样的城市留住大学生,确实是个问题。尤其是在今年,三四线城市留住大学生的困难就更大了。而这一判断的出处,我还是习惯性从楼市政策说起。(过程可能有点枯燥,但结果却有些意思)

去年,说起来也应该是前年了。年的国庆开始,各城市掀起了一轮调控潮多达多次,政策手段涵盖限售限贷限购限价等。核心是打击炒房,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让房子回归住的本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在多轮调控政策的轮番轰击之下,年后半程,楼市已没有了年的疯狂,房价的涨幅趋于理性。但楼市毕竟是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尤其是在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确保楼市健康稳定有质的发展,许多城市都在琢磨一个问题:房子要回归住的本质,究竟给谁住才是根本的回归呢?

大学生毕业生,包括硕士,博士等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于是,人才争夺战成为实现城市再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在年冒起来的热点楼市城市纷纷落地实现。历数一下年出台人才新政的城市: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重庆、济南、青岛、沈阳、长沙、大连、厦门、无锡、福州等等,这些城市无一又不是楼市热点城市,同时也又是楼市调控政策执行最严的城市。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人才新政其实就是楼市政策的突破口。也几乎是所有的人才新政都与住房,落户,补助,奖励等挂钩。这些人才新政要比兰州单纯的松绑限购,合肥被误读的放开限价要隐蔽的多,当然也高明的多。这些人才政策执行,也确实实现了让房子回归到了住的本质,而非炒作的商品。

大致罗列一下年出台了人才新政的城市及其要点:

5月22日,武汉“户籍新政”实施:18项户口迁移政策调整,留在武汉创业就业的大学生,毕业3年内无须买房即可申请落户,博士、硕士可直接落户。一个月后,6月23日,又提出“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

5月26日,济南发布“人才新政30条”:对企业新引进入户的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按照每月元、元的标准连续发放三年租房补贴;在市人才服务局设立“人才集体户”,来济创业或就业的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和学士及以上学位的毕业生,凭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依法注册登记就业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可申请落户。

6月29日,“长沙人才新政22条”发布:未来五年,将投入百亿以上资金,吸引储备万名人才;落户并工作的博士、硕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毕业生,两年内分别发放每年1.5万元、1万元、0.6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博士、硕士在长沙工作并首次购房,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

7月1日,南京《人才安居办法》施行:对当地无房且5年内无住房登记信息和房屋交易记录的六类人才,给予每月最少元的租房补贴,最大可提供平方米的共有产权房。

7月2日,成都提出“蓉漂计划”:实行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落户制度;对国际顶尖人才团队来蓉创新创业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对毕业5年内在蓉创业的大学生,给予最高50万元、最长3年贷款期限和全额贴息支持;每年4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六设为“蓉漂人才日”;支持在蓉高校和职业技术(技工)院校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给予最高万元补贴;对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发放“蓉城人才绿卡”;设立青年人才驿站,外地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来蓉应聘可免费入住7天。

与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蜗居相比,二线城市似乎更适合大学毕业生的发展。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近年来二线城市以杭州,南京,重庆等为代表的二线城市,他们的发展空间,政策扶持力度,以及资源优势比起三四线城市绰绰有余,因而,更受大学毕业生的青睐。更为重要的是,与楼市而言,大学毕业生是生力军,是楼市最主要的购房群体,把万大学毕业生(年的大学毕业生数据)的一部分留在自己的城市发展,将消化掉多少房子呢?

以发展的名义,抢夺人才,以人才的名义,消化楼市。比简单粗暴的松绑楼市政策要高明的许多,当然,于一个城市发展的意义而言,也绝非低估到那几套房子的价值。先有城市,然后才有楼市。人才争夺战,争得岂止是人才呢?

如果将这一意义宏大的政策,缩归到楼市调控,你还会纠结楼市政策松绑之时被媒体放大而饱受争议吗?分城施策的调控本身就是调控政策的突破口,至于怎么突破,用什么方式突破,则要看各自的修养和目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shizx.com/wxzx/1406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