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无锡东方硅谷无锡信息产业如何实现
“最江苏”导读
前不久,无锡市召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大会,加快推进相关产业做大做强,面向未来3-5年的发展规划愈发科学清晰,无锡信息产业正加速实现领跑。
年,无锡提出大力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和集成创新。年,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无锡产业发展优先选项。年,无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出台。
今年2月,无锡市相关支持政策再次明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和领域。前不久,无锡市召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大会,加快推进相关产业做大做强,面向未来3-5年的发展规划愈发科学清晰,无锡信息产业正加速实现领跑。
集成电路“南方基地”重振雄风
集成电路是信息产业的核心,被喻为现代工业的“粮食”。无锡是国家微电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也是全国七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集成电路产业一直是无锡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产值达到亿元,同比增长11%。
作为国内集成电路封装龙头企业,江阴长电科技积极寻找更加先进的技术能力,通过强强联手、境外收购等方式获取高端技术,切入国际高端客户供应链,实现企业创新能力的飞跃。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和中芯国际的参与下,长电科技以7.8亿美元完成了对新加坡星科金朋的股权收购,掌握了全球领先的Fan-outeWLB和SiP封装技术,导入国际大客户,使得业务覆盖国际、国内全部高端客户。(图为长电科技专利证书墙)
3月2日,总投资亿美元的华虹无锡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项目在新吴区开工建设。这是无锡市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将巩固无锡作为“国家南方微电子工业基地中心”地位。
华虹集团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先行者和主力军、国家“”“”工程的重要承担者,无锡是国家“”工程的所在地,双方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上同宗、同源。华虹无锡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项目占地约亩,总投资亿美元,将分期建设数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此次开工的一期项目总投资约25亿美元,将新建一条月产能约4万片的12英寸特色工艺集成电路生产线。
“这是华虹集团在上海市域以外布局的第一个项目,也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在无锡投资的第一个制造业项目,同时还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在江苏落地实施的第一个项目。”华虹集团董事长张素心介绍,无锡项目主要面向5G和物联网,并与当地产业规划融合,建成后对无锡集成电路上下游产业集聚、产业生态圈的建设将产生积极影响。
华虹无锡项目还获得了国家集成电路基金的“背书”。国家集成电路基金注资9.22亿美元,助力华虹在无锡开展研发和生产,并在资源、市场、政策等方面给予帮助。
物联网及相关产业迈入新阶段
产业的迅猛发展,带来的是各类型、各层次企业的大举进入。无锡市经信委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物联网企业数比年增长6倍以上。虽然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信息技术产业链,但从整体上看,产业链各环节发展还不均衡,产业链整体有而不优、全而不强,不少企业还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非无锡独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0多个城市将其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无锡在保持相对优势的同时,更要实现“变道超越”。
去年7月,由无锡梁溪区政府主办的“梁溪环保物联网产业园启动暨入园企业签约仪式”在扬名街道科创中心举行。近年来,无锡市建立了国家环境保护物联网技术研究应用(无锡)工程技术中心,承担建设了国家工信部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的环保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梁溪区主动把握机遇,积极打造全国首个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环保产业园。(图为扬名传感信息园效果图)
经过多年发展,无锡物联网及相关产业正从碎片化布局、孤立化应用为主的起步阶段迈入了重点聚焦、跨界融合、集成创新、规模发展的新阶段,要坚持差异化发展,避免产业同构,努力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最有潜力的领域率先突破。
“从板块看,江阴的集成电路封测及智慧能源,宜兴的智慧环保,梁溪的智能传感器,锡山的智慧农业,惠山的智能制造,滨湖的智慧交通、物联网信息安全、集成电路设计和高端软件,新吴的智能传感器、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和设计、高端软件、智慧健康、智慧体育等都已经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无锡市经信委相关人士表示,接下来将围绕14个特色园区以及鸿山、雪浪、慧海湾等特色小镇发展,实施分类指导,精心做好产业规划,加快物联网、集成电路、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集群培育,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打造区域发展品牌。
引育人才实现协同创新
一组用工数据显示,无锡集成电路从业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比例30%,硕士占比不到5%,博士占比不到1%;每年无锡高校微电子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留在无锡的不到10%,大量有经验的员工跳槽上海、深圳等地。
中国传感网国际创新园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人才最密集的产业。目前无锡物联网、集成电路、软件等新行业人才总量虽然不小,但人才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高端人才缺乏、顶尖人才留不住。相关人士指出,面对人才缺口,既要加大“引”的力度,深入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升级版,引进更多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又要加大“育”的力度,密切与国内外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合作,鼓励来无锡设立分校分院,支持本地高校设立相关学科专业,积极发展信息产业职业教育。
“与院所的合作不能贪大求全,要针对产业特点有目标地推动。”无锡市委主要领导指出,对于缺乏龙头企业、缺乏科教资源的无锡,协同创新成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用好在锡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依托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东大无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所等科研资源,联合承担科技计划、开展技术研发、制定技术标准、转化科技成果是弥补当前面临的产业人才短板、加快创新速率的快速有效途径。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报业网、无锡日报
小编:JIANXIA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shizx.com/wxxw/11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