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征文不怕的人才有路
因一封信与“太湖”结缘
因一个人而学会教育
因一件事而温暖于怀
【作者简介}阮菲,女,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无锡太湖学院外国语学院汉语言文学系专任教师,副教授,院党总支、教师党支部宣传委员。荣获江苏省微课教学竞赛一等奖、三等奖、校教学竞赛一等奖、校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校线上教学优秀案例二等奖,校“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校“我最喜爱的青年教师”、院“优秀教师”等荣誉。已主持省厅级各类教学及科研项目近20项,获得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奖二等奖、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无锡市科协软课题二等奖两次、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市优秀课题等荣誉。已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执行主编教材1部。指导学生论文获得江苏省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三等奖。
鲁迅先生说过:“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回顾我在无锡太湖学院十余年的工作经历,这句话是最好的总结。
一封信▲▲▲我是年9月正式进入无锡太湖学院成为一名教师的,但在此之前,我实际在年11月就来学校求职了。因当时我的男友(后来成为了我的先生)已经决定上海博士毕业后到无锡工作,我便很果断地放弃了在上海找工作的计划。
年摄于上海崇明岛
年11月初,无锡新体中心有大型招聘会,我对朝九晚五的机关工作不感兴趣,一门心思想进高校工作。在长长的招聘单位列表中,符合我“苛刻”条件的只剩下了培训机构。正准备放弃的时候,我在最后几个招聘单位名字中一眼瞥见了“太湖学院”!
如一片荒芜之地中的唯一一座绿洲,是我当时求职的唯一希望。一进入招聘会现场,我一头就冲到了太湖学院的招聘台前递上了自己的简历。凑巧的是,当时负责招聘的主任正好和我一样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是老校友,便和我多谈了几句,让我回去等面试通知。
一周后,我接到了第一次面试通知,因为应聘的时间早,和我一同面试的人并不多,竞争并不激烈。在试讲前,我呈上了自己准备的教案,自信地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原想竞争者不多,应该很快就能收到第二轮面试的通知,但一连几周,我的手机上再未出现那个我期待已久的号码。无锡当时只有太湖学院一所民办高校接收硕士研究生做专任教师,这是我唯一的也是最后的机会。如果失败,我既无法从事我喜爱的工作,也可能会同男友分隔两地,饱受距离的煎熬。我一时一筹莫展、手足无措。
我打电话询问面试结果,得到的回复也是模棱两可,这让我更加焦急不已。我只有这一个机会,我不能害怕,也无法放弃。无奈之下,我想到了一个方法:写封信给校长。我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写好了自荐信,介绍了自己的基本情况和对高校工作的向往,每一行文字都字斟句酌、情真意切。
某一刻的我
秋风萧瑟,遍地落叶,寒冷的冬季马上就要来临,我走在投递信件的路上,犹如抱着自己心爱的作品,不知道这封有些唐突的自荐信到底是会像萧索的枯叶一样令人不屑一顾,还是会像初冬的微弱阳光带给我一丝光明与温暖呢?
意外的是,这封自荐信不止是一缕阳光,它照亮了我后来的整个工作道路。很快我就接到了人事处处长的电话,谈及了我写信给领导的魄力,也希望我能够在下一学期就实习上岗。
就这样,因为一封信,我和无锡太湖学院结下了深深的缘分,好在我没退缩害怕,好在领导的慧眼识“珠”(哈,自我表扬一下),好在我没和无锡太湖学院擦肩而过。
走进自然:无锡长广溪湿地公园
一个人▲▲▲进入太湖学院后,我教授的课程主要是关于中国语言文学及文化、外国文学。当时汉语言文学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教研室,人丁稀少,只有5个老师,还时常要请外聘老师来兼课。因教师人数少,课程又繁多,以至于每个老师都要同时兼上完全不同领域的课程,这对我这样的新手来说,挑战难度相当大!
我第一次实习上岗前,去见了教研室分管主任。我仍然记得当时见面的场景:冬日明亮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到办公室的地上,形成了明暗相杂的地面。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先生坐在办公桌中间。他国字脸,一头银发在阳光下有些泛光,双目周围虽已布满了深深浅浅的皱纹,但眼睛炯炯有神,目光清澈如孩童,又似一汪清池,似能透过眼睛看到真诚的内心世界。胡须都被剃得很干净,连脸两旁的胡髭都看不到。一身中山装样式的卡其色薄棉袄,立领的设计显得老先生非常有精神。他的腰板挺得很直,配上传统的中山装,似乎在传达老派知识分子的傲骨和倔强。脸上展露着真诚的微笑,两手自然地放在桌上交错着,看到我后颔首示意,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却也透露着别样的威严。
在随后的交谈中,他和我交流下学期要教授的课程,给我安排了现代汉语、外国文学、《论语》选读、西方文论等课程。我内心惴惴不安,有点恨自己在学校读书时没多用功些,“书到用时方恨少”啊!但我又不好明说,毕竟是第一次接到的教学任务,总不能说我教不了吧。但头绪实在是有点多,备课压力好大。老先生似乎看出我面有难色,突然停下来,对我说:“是不是觉得有些压力?怕教不好?呵呵,不用害怕,你面试时候的能力和学识我都看在眼里,先试试,有困难尽管来和我提!不要害怕,一怕就教不好了。若是出了问题也不要紧,你看,这地面上有光亮,就有阴影。好与坏都是并存的。”我看着老先生眼中的肯定和鼓励,用力点了点头。
两个月后,我上讲台第一次上课,脑海中还一直浮现那双鼓励的眼神,不断回荡那句“不要害怕,一怕就教不好了”,勉励就是温暖与力量,我终于顺利地讲完了第一堂课。
休闲时光:摄于无锡锡山区翠屏山
后来我和老先生接触较多后才知道,他其实年纪并不大,满头银发是因为中年时为子女的事操心,一夜白了头。谈到过去的艰苦岁月、困顿生活,老先生几度停下来,待情绪略稳定后,才继续谈心底的伤痛往事。
谈完以后,老先生还反过来安慰我说:“生活就是这样的,有很多伤痛,但也有很多快乐,遇到走不下去的时候千万不要怕,再往前走一步,总会走下去的。”他对我说的话和鲁迅的话的意思如出一辙,老先生不仅是我工作上的第一个启蒙者,也是我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在路上:摄于普陀山
一件事▲▲▲近年来,国家对高校教学质量提升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意见,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对传统教学模式不断提出挑战,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等新的教学模式在高校中纷纷崭露头角。
我应势而为,年开始研究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购置了很多相关著作。在广泛阅读并仔细研究众多教学实例的基础上,着手准备开展《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年至年可以算作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孕育阶段。
从每一节课的教案开始,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需要重新设计,教学内容更面临重新组织的难题,课堂活动、课堂测验、课外拓展等诸多繁琐的事项,都需要我自己去一一落实。而这仅仅是教学模式改革“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教学实践才是检验教学设计是否成功的重要途径。因此,这两年内,我便在教案撰写、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实践、教学反馈、反思这几个环节中不断地重复再重复,摸索再摸索。
到年年末,我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后,终于可以游刃有余地上完一次次完整的翻转课。而这一年,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也开始进入我的视野。
年摄于上海迪士尼
实际上课同参加教学比赛在很多方面截然不同,于我而言,最大的挑战是面对摄像机。我当时拍摄微课的地点在学校六号教学楼一楼,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课桌呈半圆形,我因需要面对学生授课,因此无法在面前置放提词器。我最好能像同声传译那样,嘴里说着一句话的同时脑子里能想出下一句话,一心两用,但未经过任何专业训练的我,是“小白”一枚,结果可想而知,我开启了不断出错的“循环播放模式”。短短十分钟的教学视频,我录了两个小时都没录好,越录越紧张、越录越沮丧,最后连我自己都有点忍受不了了。这时,参与录制的学生反而出声安慰我。我至今仍记得两位女学生在中间休息的时候主动来到我身边,让我不用太过担心,她们也是第一次参与拍视频,并不觉得枯燥或厌烦,反而兴奋的情绪更多一些。“和老师一起努力的时光,过后想想也会是很难忘的经历呢!”学生的话让我反思,自己平时一直在授课时鼓励学生要积极面对困难,难道现在还要让学生反过来激励自己吗?我及时调整了心态和录制方式,最终顺利完成了录课。年在惠山古镇给学生上课并拍摄微课
而今再回想起当时的录课经历,真的就像学生说的那样,在脑中最深刻的记忆是与学生在一起共同努力奋斗的画面,是录课时学生们一双双专注、热情的眼睛,内心洋溢的是我与学生录课结束后合影时的快乐、轻松与温暖。
我与学生的这张珍贵合影至今一直摆放在我的书桌最醒目的位置,不时给我前进的勇气、催我不停地奋进,提醒我:只有无所畏惧地坚持走下去,才能有前行的道路。后来,我于年、年先后荣获了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一等奖。
年在教学楼与学生合影
我与无锡太湖学院因一封信而结下缘分,因一个人而学会教育,因一件事而温暖于怀。在今后的道路上,一定还有很多的困难与坎坷,但我不怕,因为我的心中怀着对这份来之不易缘份的珍惜之情、对一个人的怀念之情、对一件事的感恩之情,如同无锡太湖学院的发展之路一样,历经艰险仍奋勇前行。不怕的人,前方才有路!
与家人在北京长城
小编留言:
“无锡太湖学院20周年校庆征文”是本次征文总主题,大家写作时可以根据内容自拟文章题目。
投稿时请附上本人近期生活照一张,如果有当年在校读书时的图片也请附上并写下图片说明。请在征文作品上留下真实姓名、详细通讯地址、手机号码、邮箱等,以便及时联系。
图片分辨率不低于dps,每张图片大小不超过5MB,并与征文一起打包发至指定邮箱,邮件主题注明“校庆征文”。
稿件可以作为附件发送,标题上请写作者姓名、就读专业等元素,例如——“王小明,财务……”,便于编辑时整理归类。
投稿邮箱:xcb
wxu.edu.cn-
征文结束时,将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教师代表评选出获奖作品,予以表彰奖励。征文将择优在无锡太湖学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shizx.com/wxtw/15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