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尖渚上看无锡,感受百年历史风情

“江尖渚上团团转”“身无三千,不上江尖”,在无锡俗语里,有很多关于江尖渚的描述。这是个形状似长三角形的小岛,很像一只尖头朝西北方向的小脚粽子,倒置在无锡北门外的古运河中段处。它原本是无锡古芙蓉湖中的一个渚岛,即水中一小块陆地,旧名“芙蓉尖”“蓉湖尖”,后来芙蓉湖治理,水势大减,湖中江尖渚面积变大,渚上居民也逐渐多了起来。

因江尖渚地处古运河中,三面环水处处是码头,水利运输非常便利,所以清代时,从宜兴运来的各种陶器,都在此装卸,渚上面还开设了很多陶器店,这里便成为了无锡陶器生意的集中点。当时渚上到处堆满了缸、瓮、钵等陶制品,并因为要节省面积,被堆叠成上尖下大的宝塔形,无锡老百姓形象地称之为“缸尖渚”。在无锡方言中“江”“缸”同音,所以“缸尖渚”也被称为了“江尖渚”,简称“江尖”。

“江尖”上缸甏林立,商户众多,人声鼎沸。据说在清代乾隆时期,每逢农历七月三十日,这里都会举办“灯棚”盛会,人们将缸甏叠成数丈高的宝塔形,缸内储油,入夜点灯,通宵不灭,称为“宝塔灯”。民国初年无锡诗人秦颂石有诗曰:“浮屠七级叠银缸,万火齐明照十方。”就是形容当时陶业发达、热闹非凡的盛况。

如今,改造成江尖公园的江尖渚上,也有一座高7米,用只大缸堆叠出来的9层缸塔,一只只大缸的顶部还安着火炬样的灯,夜间亮灯时,就形成了蔚为壮观的“金字塔”。尤其这座“金字塔”,最底下一层的24只大缸,每个缸上都描绘着一个老无锡的民俗,或是行当,百来年前的老无锡市井风情都在这座“金字塔”上了。

当然,江尖渚如此兴盛,依托的是穿锡城而过的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在江尖渚西北角分道,主流偏向东,江尖渚河对岸就是著名的三米桥米市,中国四大米市之一(其他三个为九江、芜湖、长沙),且是四大米市中最大的一个。昔日这里舟船川流不息,甚至拥挤不堪。如今江尖渚上倒扣的小船、渔灯、酒缸点缀的“怀旧码头”,依然能让人回忆起曾经无锡米市的辉煌历史。

曾经的江尖渚不仅商业发达,而且也有很多居民。渚上原有多户人家,在建设江尖公园时全部迁出了。目前公园内留有保存较好的古建筑,有民国初期无锡的纸业公会,建筑呈中西合璧的风格,三间三进四合院式的转盘楼,古朴雅致,很有特色。作为无锡近代工商业发展的重要遗存,年被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如今这里虽已不再是当年缸甏店林立“身无三千,不上江尖”的所在,但改造后建成的水上公园亦成为无锡城里一处迷人的风景区。雄伟的江尖大桥横跨而过,江尖渚被水包围的尖形三角清晰可见。

建成的江尖公园,风景十分优美。公园内河水环绕,绿树成荫,四季花开,不时在角落处还可以看到各种人文古迹,让人十分惊喜。公园里有许多展示江南鱼米之乡风情的雕塑作品,还有制陶、嬉戏、牧童等雕塑作品分布其中。音乐喷泉与悬石也很有特点,可谓宜憩宜游。

而随着夜幕降临,夜晚中的江尖公园变得更加迷人,公园内灯光里的树林和小路,夜幕中的小桥和流水,河面灯影映着星光闪烁,三三两两的市民沿河边悠闲散步,这里成为了一处惬意悠闲的市民公园。

图中扬起风帆的帆船造型,是江尖公园中最有特色也是最醒目的建筑,站在河边,一眼就能看见那片高高扬起的白色风帆。夜幕低垂时,风帆上还会亮起灯光,河水倒映出一片迷离光影,仿佛这艘船随时都会从江尖渚扬帆远航。就像昔日繁华时,这座小岛旁载着米谷、陶器、丝绸的过往船只,日夜川流不息,将江南无锡的富庶与繁华,载向全国各地。作者简介:陆建华摄影(摄影师、旅行家、自媒体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shizx.com/wxms/1507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