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新洲小学这样做课题研究魅力
一线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今年江苏省无锡市新洲小学的江苏省教研课题《基于ELLI框架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儿童学习力培养研究》于5月20日在无锡市教科院领导的指导下顺利开题,为了真正推进主课题的研究,并且让全校每一位老师都成为研究的主人,学校教科室结合学习力的7个要素:变化和学习、关键好奇心、意义形成、创造性、学习互惠、策略意识和顺应力,组织课题组核心成员展开头脑风暴,共同商议每一个课题组的阶段研究重点、内容以研究形式,让每一个课题组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
我们说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同样对于一线教师来说,科研的主阵地同样是课堂。我们的老师们都在各自的课堂中演绎着课题研究的姿态:
率先执教的许灵黎老师呈现了一堂精彩纷呈的音乐课——《剪彩波尔卡》。整堂课,许老师激发学生的关键好奇心,引导学生通过律动表演感知音乐描绘的鲜明形象,体会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速度和变化力度;并通过体态律动分析乐曲的乐段与乐句。
杨祺老师执教了一堂具有思维含量的数学课——《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整堂课杨老师以培养学生策略意识为主线,结合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逐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转化?”“为什么要用转化?”“怎么转化?”这三个问题,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朱玉老师执教的内容是——《篮球原地右手高运球》。课堂围绕“学习互惠”这一要素,利用各种小游戏贯穿整节课,学生兴趣高涨,练习动作时非常积极。其次指导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练习过程中互相学习与纠错,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合作意识。
王宁老师执教的语文课——《巨人的花园》,紧扣童话故事中常用的对比手法,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的策略意识,引导学生抓住对比来品读课文,感受童话世界的奇妙。通过寻找课内外童话故事中的对比,促进学生的意义形成,明白对比是童话的常用手法。
杨洁老师执教的《美丽的盘子》这一课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杨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感受宣纸的特性,并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折和绘。杨老师通过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体会美术课堂制作过程的乐趣。
时亚星老师执教的《感觉》一课,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抓住学生的关键好奇心,带领学生感知听觉,进而类比迁移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错觉,学会观察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数学组刘海婷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节别开生面的综合实践课——《小小商店》。学生在整个模拟购物中关键好奇心得到激发,生活体验得以丰富。学生在学习互惠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
李山英老师执教的《羿射九日》一课紧扣神话故事的“神奇”,抓住孩子关键好奇心。引导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理清故事的思路,通过表格、板书等支架,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辅助学生讲好神话故事。
为了让科研研究课更具科研味,我们一改以往的评课方式,推出“课题研究课评价表”,引导听课教师根据学习力的各个要素,围绕学生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表达”“课堂结构”等方面细化评价标准,进行研究性的深度评价。在中高年级,我校还尝试运用学生课堂评价表,请学生对教师的教及自己的学等方面进行评价。
课题研究课的课堂仅仅局限于纸质化评价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最后执教者与听课教师通过对师生评价表的综合分析,反思研究课的实施要素的成功之处和失败原因,并优化设计,从而使研究课真正起到了推动研究的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做草根化的课题研究,让科研行走在课堂中,这将是成为江苏省无锡市新洲小学进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shizx.com/wxms/14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