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租房即可落户新一轮的抢人大战,
感谢网友金石道人来稿
蜀汉建兴六年(年),首次出师北伐的诸葛亮遭遇街亭惨败。
仓皇撤兵之际,他下了一个命令:
将西县多户人家,强行迁徙进入蜀汉控制下的陕西汉中。
诸葛亮的目的只有一个:抢人。
从古至今,人口与土地,都是立国的根本。纵观整部三国史,核心只有一个——
对人口的争夺与控制。
如今,一千多年之后,一场新的“抢人大战”已经开启。
1
“抢人大战”白热化
这一次,祭出大招的是苏州。
12月22日,苏州市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实施意见》,里边明确提出:
落实租赁房屋常住人口在社区公共户落户政策,经房屋所有权人同意可以在房屋所在地落户,也可以在房屋所在地的社区落户,破除隐形门槛。
也就是说:租房即可落户!
对于多万在苏州工作、生活、学习的外地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降的好消息。
苏州这一次确实动真格了。要知道,在年,苏州的GDP已经位居全国第六,在江苏省内也是稳坐头把交椅,号称“最牛地级市”。但整个年,苏州的常住人口仅增加了2.8万,同处长三角的杭州和宁波,同期常住人口分别增加了55.4万和34万。
苏州的大招之前,是广州。
12月16日,广州市人社局公开征求“差别化入户”意见:
在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和增城7个行政区,凡是大专以上学历、全日制技校高级工班人员,只要年满28周岁以下,缴纳一年社保即可落户。
尽管还存在区域、年龄等需求,但这已经是广州落户政策的空前松绑。
而比苏州、广州更早发出“抢人”信号的,是魔都上海。
年以来,上海先后多次出台人才新政:
上交、同济、复旦、华师以及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毕业生,放宽落户门槛;
海归博士、高层次留学人才可以直接落户;
李佳琦、杨超越作为“特殊人才”落户上海。
这三板斧下去,一向高冷的魔都顿时化身“抢人狂魔”。
大城市的密集下场,点燃了这场“人口争夺战”,其他城市也纷纷跟进——
12月14日,福州印发《关于进一步降低落户条件壮大人口规模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实现落户“零门槛”。
同一天,青岛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审议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将进一步放宽放开外来人口落户限制,放宽学历、技能人才落户条件,同时在城区取消积分落户限制,全面放开县域三市落户,并鼓励举家迁徙和亲属投靠。
12月15日,无锡对《无锡市户籍准入登记规定》进行了修改,全面取消江阴、宜兴行政区域内的落户限制,探索建立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积累经验。
短短十天之内,多城齐发,拉开了这场城市“抢人大战”的序幕。
不难想象,接下来的硝烟,会更浓。
2
到底在抢什么?
这确实是一场大战。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山、青岛、杭州、沈阳、南京、无锡、重庆、郑州等50余城持续加码新政,千万补贴、打折购房、落户零门槛等“强手段”轮番上阵,不惜血本拼速度、拼底线、拼福利,暗战一路打到了明面上。
上海和广州的加入,足以证明“抢人”大战已经超级白热化,人口资源争夺升级到最高级别。
而这背后,是中国的“人口红利池”已经见到了池底。
以上海为例,很多人估计想不到,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同时也是中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四大一线城市65岁以上人口占比(年数据)
截至年12月31日,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35.2%,较年提高0.8个百分点。
根据当前上海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机械变动和自然变动情况等因素测算,上海老年人口规模将在年达到历史峰值。
而南海之滨的深圳,平均年龄是32.5岁。
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年轻人流入,再强大的城市也将陷入老龄化的陷阱。
真正令人惊慌的是,这样的情况,不止发生在上海。
联合国曾做过预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年达到顶峰后(年中国15-64岁人口约10.04亿,占比73.01%),将持续下降,到年,中国15-64岁人口将降至9.43亿,占比降至64.46%。
这背后,是生育率的不断下降。
年中国出生人口为万,年下降到万,年已跌至万人,生育率低于1.5,比以低生育率著称的欧盟还低。
当人口演变为稀缺资源后,城市的焦虑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若不抢占先机,之后想要翻身,难如登天。
要知道,我们过往常用的经济模式、玩法、产业升级,都是建立在中国有巨大的“人口红利池”的基础之上的,无论是房地产、零售、制造,亦或是手机业的狂飙突进,都是如此。
这样的时刻,年轻人才就变成了各大城市的必争之地。
关于年轻人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性,网上曾有一个段子:
29岁的小刘落户之后,很多人都很开心——他的公司很开心,多了一位能创造价值的年轻人;社保局很开心,多了一个人缴纳养老金;公积金管理局很开心,每个月多了几千块收入;婚庆公司、酒店、饭店很开心,又有人来拍婚纱照、办婚礼了;教育机构、培训班很开心,又多了一位潜在客户;开发商很开心,房子又能卖出去了;ZF也很开心,地又能卖出去了,又有收入了,商家生意好了,税收就上来了……
有这么多的好处,为什么不抢,难道眼睁睁地看着他被其他城市抢走吗?
而且理论上,抢到了一个大学生,就有可能抢到了8个人的GDP。
伴侣、子女、双方父母,这些人都能给城市带来经济活力和消费需求。
得年轻人就是得未来,得人才就是得长远。这些城市,心里门清。
由此也可以预见,抢人大战会非常残酷,因为狼很多,肉却有限。
3
不可避免的“虹吸效应”
面对这样一个历史性的局面,所有城市都卯足了劲。但它们也注定要面对一个残酷的结果——
不是所有的橄榄枝都能有回应。
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是,人口会向少数城市圈聚集。
具有公共服务优势的城市将吸引到大批户籍人口,促进常住人口增加;但是缺乏公共服务优势的三四线城市,人口可能会加快流失,即便是东部省份也是如此。
一线城市的人口吸引力自不必说,以浙江省为例,此前公布的人口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年杭州、宁波常住人口净流入27.83万、15.81万;嘉兴与上海相连,净流入了4.28万;湖州与上海距离较近,净流入2.18万;绍兴与杭州相连,净流入1.24万。
其他距离上海、杭州、宁波较远的城市,常住人口流入少,比如温州净流出了2.5万,台州净流出了1.45万,丽水净流出了人。
一个省会、一个中心城市“虹吸”周边的情况,比比皆是。
总体来说,城市级别越高,公共服务水平越高,吸引人口进入的虹吸效应越大。
冰火两重天,会是未来城市人口分化的真实场景。
当下中国的这种人口变迁趋势,在国际上也有先例。
在美国,-年,万人以上的都会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从12.2%增至24.6%,特别是在-年,万人以上都会区人口比重增加9.4个百分点。
在日本,人口长期向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集聚。-年,东京圈人口占比从10.8%增至23.9%,大阪圈人口占比从10.5%增至15.0%,名古屋圈人口占比从8.3%增至8.4%。如今,东京圈人口占比高达30%,日本的人口完全呈现“一极”化。
▲年东京都市圈就业岗位密度分布图
在韩国,首尔圈人口占比从年的18.3%增至年的49.1%。
泽平宏观曾做过梳理,根据联合国世界城市化报告,-年全球万人以上城市个数从5个增至29个,人口占全球人口比重从1.9%升至6.4%,上升4.5个百分点,在各类规模城市中提高幅度更大。
到了年,万人以上城市的个数有望增至41个,人口占比将进一步上升8.7%,上升2.2个点,上升幅度也将继续位居各类规模城市之首。
超级城市还将加速诞生,人口“虹吸”不可避免。
4
尾声
如今这场抢人大战,其实是从年中开始的。点燃导火索的是武汉。
年初,武汉市放出“5年留下百万大学生”的豪言,开出了三副“猛药”——
1、零门槛落户(40岁以下大专、本科全要,硕博不限年龄都收);2、年薪给保底(专科4万、本科5万、硕士6万、博士8万);3、住房加保障(大学生买房、租房全8折,全国首创)。
为了落实这些政策,武汉甚至成了专门的“招才局”,“抢人”被列入“一把手工程”。
这样的成效是显著的,年,武汉落户大学生暴增30万,一跃成为大学生最青睐的二线城市。
武汉的成功让其他城市急了,很快成都、长沙、郑州、合肥、天津、青岛、昆明……一连串的城市都加入了这场“抢人大战”。当时铺天盖地的新闻都是这样的——
“西安一天迁入人”;“今年以来已有人落户三亚”;“有30万人在申请天津户口的路上”;……
时至今日,随着上海、广州的加入,这场“抢人大战”已经白热化。
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当年葛优在电影《天下无贼》中的两句台词——
能抢来人才是本事,能留住人才更是真正的本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shizx.com/wxms/14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