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江苏舌尖上的饕餮年味,在你心里,邳州

在江苏,有很多饕餮年味,有的每年你都要和家人一起品尝,有的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淡出人们的视线。儿时记忆中的年味,浓浓的乡愁却岁岁年年如此。废话不多说,吃货们赶紧猛戳下面吧↓↓↓

1、最会玩:苏州·“掘元宝”

年夜饭要吃出惊喜才有味道。苏州的年夜饭,常常叫成“大年夜饭”。吃的时候会在饭锅里把米与荸荠同煮,吃的时候挖出来,因为荸荠形似元宝,也被称之为“掘元宝”。谁先“掘到元宝”了,马上现拿赏钱,一团欢喜。为保证大家都能掘到一个,煮饭时,会按照吃饭的人数,放入等量的荸荠。吃到的人,可谓甜在嘴里,美在心里。

2、最丰富:南京·什锦菜

南京人过年必吃的,非什锦菜莫属了。什锦菜又称十样菜,意思是不少于10种蔬菜炒制而成,讲究一点的人家会选16种或19种蔬菜,取“和顺长久”寓意。

十多种蔬菜也各有说法,黄豆芽形似如意,寓意“事事如意”;荠菜音似“聚财”,寓意招财;芹菜读音与“勤快”相近,取“勤劳致富”之意;黄花菜寓意花样年华、前程似锦;香菇意为“和和美美”;就连豆制品千张,也有“千秋百代、代代兴旺”的说法。

做什锦菜对于南京人来说,更是一场较量,人们会在除夕前就把食材张罗齐全,品种的多少反映出家庭生活水平,口味的好坏则代表了制作者的厨艺。现在南京人过年,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炒这道菜。每种蔬菜分别炒熟之后再用麻油和适量盐、糖、鸡精调味,做法简单,一大盆也够吃很多天。

3、最浓郁:无锡·蛋饺·元宝茶

无锡人印象最深的蛋饺,是餐桌上的四大宝之一,黄色的蛋饺就像一个个元宝,有着“招财进宝”之意。通常自己是家做的味最正,肉肉饱满扎实、蛋皮弹而不腻。

一勺蛋液倒入在火上烤热的大铁汤勺中,随着“呲啦”声把蛋液晃匀形成一个圆,再把事先拌好的肉肉塞里面合上就完成了。做蛋饺切忌性急,需开着煤气的小火,慢慢地耗。

无锡人有喝茶的习俗,“元宝茶”更是江南地区春节特有的一种风俗。

很久以前,苏锡一带的茶馆,一到农历年底,堂倌向老茶客送礼,小蒲包里有一包青橄榄口称“元宝”,老茶客收礼后要付出五六倍的茶钱回敬,曰“打秋风”,表示对一年来服务的酬谢。慢慢地发展为新年初一至初五这五天中,各茶馆在茶壶内加两枚青橄榄,称为“元宝茶”。

茶资茶客任意支付,多少不计,但不兴找钱。青橄榄两头尖,形状如元宝,故用橄榄泡的茶称为元宝茶。橄榄茶寓意深刻:

其一青橄榄又名“大福(腹)果”,且有“请过来”的谐音,在杯中像“元宝“似的漂浮在血上,有招财进宝之意,在春节时献上“元宝茶”,恭祝发财;

其二,橄榄象征平安、祥和、如意,春节时献上橄榄茶,表示祝客人岁岁平安,吉祥如意;

其三,橄榄茶先苦后甜,回味无穷,寓意人生不是一帆风顺,只有艰苦拼搏才能创造幸福。

4、最记忆:常州·糟扣肉

“浓味赤酱,肉质酥烂,肥瘦适宜,色泽红亮,入口不腻”,作为老常州过年时的大菜,糟扣肉是旧时家家户户年夜饭的必备菜。常州糟扣肉之有名,得益于常州产的好猪肉和好陈酒。

一碗简单的糟扣肉,切片薄而精,这是妈妈的独门绝技。小时候每到春节前,母亲总要做上几十碗糟扣肉,冷了之后从碗中取出,用油纸包好,外面再用牛皮纸包扎,放在竹箩里,分送给亲友。

对于常州人来说,一碗扣肉的滋味,那是过年的味道,是时间的味道,也是人情的味道。

5、最甜蜜:镇江·茶食

老镇江总会有关于春节茶食的记忆。所谓茶食,主要指糕饼点心、糖果、果脯之类的食品,它们形状各异、风味不同,一般在家里很难加工得出来,都要到专门的茶食店或茶食作坊店购买。五六十年前,镇江城里城外的茶食店有十多家。

春节时茶食品种齐全,不仅有大京果、小京果、小麻饼、麻雀头、豆角子,还有平时难以见到的寸金糖、松糕、开口笑、佛手等。

云片糕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镇江有一风俗,过年客人来拜年不可空手回去,须捎上两包云片糕,寓意步步高升。

老镇江茶食店颇讲究茶食的包扎方法,包扎茶食的纸常选用质地较好的黄皮纸,附上印有茶食店字号的红色招牌纸,包扎成四四方方的如意包,既漂亮大方,又便于携带。

6、最鲜艳:扬州·十全菜

扬州人除夕吃的十全菜,以咸菜为主,里面有菜和配料共十种。主妇会准备胡萝卜丝、笋丝、豆干丝、莲藕、野荠、冬笋、黄花菜、香菇、豆芽、木耳、花生、黄豆等各种时令鲜蔬,然后一样一样下锅炒——这点很关键,不管有多少种菜,每一种都必须单独下锅,单独加调料,这样才能保持它的原汁原味,不窜味,也不会因材质不同影响火候。炒好后,红黄白绿,五颜六色,分盛在一个个瓷碗里,散发诱人的清香,光是看看,就足够让人流口水了。

7、最鲜美:南通·野鸡丝

根据南通的风俗,春节期间有一道菜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野鸡丝”。乍一听,莫不是是野鸡肉?

其实,“野鸡丝”是用酱菜中的甜包瓜、纯精猪肉、鲜嫩生姜切成细丝烹制而成的。你看它油汪汪、亮光光,红黄相间,艳丽的色彩给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而它口味是甜中透咸,又带点麻辣,吃在嘴里油而不腻。

这道菜为何取名“野鸡丝”呢?南通地区过去到处都是河网和芦荡,野鸡比较多,南通城里的有钱人用野鸡胸脯上的肉与包瓜、生姜切成丝同炒,味道真是好极了。后来野鸡已成为南通地区的“珍稀动物”,无奈只得用猪肉或面筋来代替野鸡。不管用什么原料来代替,南通都统统称之为“野鸡丝”。

“野鸡丝”在外地是绝对吃不到的,因为它的用料考究。主料甜包瓜又名焖瓜,是南通传统的特色酱菜。它创制于晚清时期,确切年代已无人查考。上世纪三十年代,南通甜包瓜曾销往香港和东南亚地区,抗日战争爆发后即中断了销售。

由于甜包瓜生产期在三伏盛夏,而鲜菜瓜上市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季节性强,工艺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所以甜包瓜的年产量受到限制。过去,兄弟省市曾派人到当时的南通市酱制品厂学习取经,他们看到这么艰苦的劳动环境和复杂的工艺而退却了,没有能取到真经,这样“野鸡丝”就与外地无缘了。

8、最香甜:盐城·阜宁大糕

盐城居民在过年时,阜宁大糕是必不可少的,意味着在新的一年步步高升。阜宁大糕,已有多年历史,糕片白如雪,薄如纸(单片可点燃),甜如蜜,柔如云,上口香甜、滋润。主要以糯米粉精制而成,制作出白如雪、软如棉、薄如纸、甜如蜜的阜宁大糕。寓含着大吉大利、步步登高的祝福,深受人们喜爱。

清乾隆年间,乾隆南巡江南,住宿淮安府,阜宁县令以糕点进贡皇帝,乾隆吃后,赞不绝口,赐名“玉带糕”。

盐城有一个春节习俗,那就是在大年初一早上,一睁开眼睛,首要的就是拿床头边前一天晚上放好的大糕吃一片,意味着来年能有好运气。

9、最风味:连云港·风鹅

连云港过年,腊肉是必不可少的,其中以风鹅最为有特色。风鹅是孙悟空老家花果山地区的特产,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相传为中华美食鼻祖——商朝宰相伊尹隐居花果山下所密制。皮薄肉嫩、腊香可口。

之所以得名腊肉,正是在腊月里腌制的原因,但有性急的主妇在过完冬至后就腌上了,风鸡、风鹅、风鱼、腊肉、香肠……有的人家还会腌上一个猪头,挂在阳台上,年的气息逐渐地弥漫开了。

10、最喜庆:淮安·汤圆·点红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

年初一早晨,淮安人要吃汤圆(淮阴那边饺子更多一些)。家人会在其中的一个汤圆中包上一枚铜钱,吃到包有铜钱的人,一年会财源滚滚。家里的大人们其实会在好些汤圆里包上铜钱,起码得保证家里有几个孩子就得每个孩子都能吃到带铜钱的汤圆。

淮安人家里春节还都会蒸包子,在每个包子上用一种植物的果子蘸上红色,点在包子上面,祈愿着一年的兴旺与吉祥。

11、最热络:宿迁·炒果子

从“祭灶”开始,宿迁人在精神、物质两方面紧张地为过年作准备,叫“忙年”。暖糖、炒果子是忙年的一个重要内容,大都在年三十晚进行。把自产的麦芽糖或山芋糖等加热溶化黏以炒面、熟芝麻,切成各种形状的块块,叫“暖糖”(方言“黏”叫暖)或黏以熟黄豆粒叫“暖糖豆”。把瓜子、葵子、秸子、花生等炒熟,统称炒果子。

12、泰州·芋头

泰州人喜食芋头的传统由来已久。偏爱芋头的郑板桥也留下了“闭门品芋挑灯,灯尽芋香天晓”的诗句。

在泰州地区,“吃芋头”的行为被赋予“遇好人”的祝愿。特别是在讲究互相祝福的春节,往往会在递给亲朋一枚芋头的时候,道上一句“吃颗芋头,明年全遇好人”的真诚祝福。

大约在多年前,这是泰州人考证出的,他们与芋头结缘的日子。泰州人喜食芋头的传统由来已久。早在宋代的时候泰州就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深夜一炉火,浑家团栾坐,煨得芋头熟,天子不如我。

看似一个普通的食材,芋头在泰州人的饮食文化里却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貌不惊人的芋头经过主妇们巧手烹饪,魔术般变成了一道道令人垂涎的美味。

13、最酥脆:徐州·油炸麻叶子

油炸麻叶子在徐州人逢年过节是是不可或缺的传统小吃。做这道小吃,首先得和面。和面的时候要加上白芝麻,然后擀面皮。手艺好的人家,擀出来的面皮薄而不烂。然后再用刀将面皮切成一片片的菱形下锅油炸。炸好之后的麻叶子,感酥脆,咸淡适中,吃到嘴里是浓浓的年味儿。

另外,炸山药、炸丸子、炸鱼,凡是年货中能过油的,基本都要炸一遍,炸出来的量与样式越多越说明这家的生活优越,还说明这家煮妇能干,有炸好的各类菜备着,正月十五之前都不用大操大办饭菜的事儿了。

那么在你心里,最有年味儿的邳州美食是啥?

在下面留言,告诉大家你的“年味儿代表作”,看看有一样的吗?

来源:最江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shizx.com/wxms/1057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