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老地名里的吃食地图晒麦场酱园弄鱼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们生存的首要条件,地名中自然也不乏与之相关之处。前些时日,曾为本报读者猜地名的萧国桢又给我们寄来与食品有关的地名趣味考试。填写这些地名时,我们发现用无锡地名完全就可烹制出一桌美食,里面不乏清粥小菜,也能来点大鱼大肉,连餐后水果也不缺少。

“五谷杂粮”:

晒麦场、炒米浜及芋头沿河等

在北塘荷叶村南侧龙船浜上有座拱形石桥,叫做泗堡桥,大约初建于明末清初,历史上几经兴废重建。因此处三面环水,形似堡垒,又由杨、蒋、尤、徐四姓筹资建造,故名。泗堡桥附近有条叫做“晒麦场”的里弄,从前,这里的小麦仓库经常在场上曝晒小麦,故得此名。

在北门外,尤其是明清时期,莲蓉桥一带沿河的山货行连成一线,购销两旺的场景不亚于三里桥米市。在不少老无锡眼中,莲蓉桥附近有四条沿河,分别为“麻饼沿河、北塘沿河、茅篷沿河、芋头沿河”。里面不少就与食物有关。

像麻饼沿河,以麻、植物油饼贸易集散地得名,过去是出售米油、豆饼、酱油的地方;北塘沿河都是过街棚,芋头沿河因为经常停靠大量的运芋头船只而得名,就在老的中百一店身底下。芋头沿河,以经营芋头为主的山地货得名;桃枣沿河,以多桃枣等南北货店而得名,位于莲蓉桥南堍。

与北门相对,南门外有地名为炒米浜,据说住在那儿的人解放前都靠爆炒米为生。当年不少苏北老乡逃荒过来,在南门外搭个小草棚子,落下脚,为了养家糊口,不少人挑起了炒米担儿,渐成一帮。

“搭粥小菜”:

酱园弄、腐乳浜、豆腐弄

无锡“米豆之业甲于省会”,从清乾隆起就先后创办了胡万和、陶东升、右丰、陶谦益、昌升等众多酱园糟坊,代表了无锡民族工商业早期发展的雏形。梁溪书友会的富耀南介绍,当时南北四城门均有酱园坊,酱园弄就位于火车站的汉昌路和交际路附近。而在小木桥附近的酱油浜,至今还有厂家用传统的方法制酱,无锡市场上销售的不少豆瓣酱即出自此厂。

年运河西路上新架一座桥叫腐乳浜桥,因为此桥跨腐乳浜,长11米,宽32米。据说盛岸里的腐乳早在明末清初就名扬全国,出产的“盛岸腐乳”与绍兴腐乳媲美,盛誉江南数百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解放前夕,盛岸里有百分之八十的家庭以制作腐乳为生,拥有三十六个作坊、五百多名工人,被人称为“腐乳浜”。盛岸里生产的腐乳营养丰富,鲜美可口,品种有红、白两种。后解放公社红五月腐乳厂采用半机械化方法生产腐乳,年生产能力约为七万坛。

小葱拦豆腐,是佐粥的好菜。南门大公桥附近有条豆腐弄,而在多年前,这里称低田下,有个名叫孙王大的人被招为女婿到这里,开起了豆腐作坊。他所做的豆腐既白又嫩,四乡八里,妇孺皆知,远近闻名,久而久之,这里就叫做豆腐巷了。

“烹制美餐”:

鱼腥巷、大鱼池、藕塘桥

无锡是江南水乡,地名有“鱼”的不在少数。如鱼腥巷,位于“南市桥上塘街至勤学路。年左右逐渐形成,以明末清初为卖鱼之地得名。” 这里因为靠近城内直河,河中常有渔船来往,渔民将捕到的鱼在这里出售,日久便成为鱼市场。这条小巷也就成了“鱼腥巷”。

不过,对于鱼腥巷的故事,无锡知名文史学家夏刚草认为,后西溪日晖巷附近的五姓巷,在元代就名为“鱼腥巷”,且与勤学路附近的“鱼腥巷”可能同时并存,因这里有薛、俞、李、严、胡五个姓,“鱼腥”与“五姓”在无锡话中同音,解放后为避重名改为五姓巷。

让人意外的是,无锡西门棉花巷内,也有一处地名叫“大鱼池”,在《无锡市志》曾如此记载:“大鱼池,在棉花巷中段,旧有大鱼池而得名。”身处闹市的棉花巷何来鱼池?市民顾振星曾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这里确有个鱼塘,且可能与无锡名人顾可久有关。据说当年的大鱼池十亩方圆,水深二三米,是一处条件较好的鱼池,北靠梁溪河支流酱园浜仅几米。由北流向南的清澈的大运河水直奔池边,鱼池上下换水很方便。建国后,鱼池还手拉网两次,每次产鱼一千多斤,均为青、草、鲢,还有鲫鱼,捕鱼后就直接去鱼市场销售。年,鱼池被填没改造成人防工程和机关用房,从此消失。而在历史上,明代顾可久退隐故居清溪庄时,文献记载该庄内有一处景点,其养鱼功能、方位地址,颇像今天的大鱼池。顾可久有诗云:“鱼丽何蓗蓗,举鳞色如锦。呼儿贯酒米,独与溪翁饮。”

除了鱼外,水乡也多莲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藕为“灵根”,藕生食能清热润肺,凉血行淤;熟吃可健脾开胃,妇女产后忌食生冷,唯独不忌藕,所以莲藕是江南人常见的菜肴,可做成糖醋藕片、莲藕排骨汤等。在无锡地名中,与藕有关的不少。藕塘桥即是,这个地名曾为乡名,又是桥名。桥在地名志上记载为“跨阳溪河口,清道光二十年重建。”而乡名位于市区西10公里,跨洋溪河西岸,因有藕塘而得名。

从前,有人写了一首《藕塘莲词》,他在词的注解中说:“此间近阳湖,暑月荷香袭人,心旷神怡”。诗人自号为藕塘渔人,藕塘由此得名。解放初设藕塘乡,新长铁路、锡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洋溪河穿越全境,两岸为低洼圩区,著名的恒源祥就位于此地。

“水果地名”:

桃坞、小桃园与梨花庄

吃完了大餐,来点饭后水果润润喉舌,桃梨正是可口之物。说到桃,无锡除了阳山水蜜桃有名,与桃有关的著名地名还有马山的桃坞。据说唐朝前,这里遍植桃树,春天,“碧山流水曲,夹岸尽桃花”,故名桃坞。晚唐诗人皮日休,曾在马山桃坞留下两句诗:“坞名虽然在,不见桃花发。”可见其时已衰落。

人说桃坞内水映山,山衬水,湖光山色映桃花;此处为古桃花坞遗址。当年有水复山环,柳暗花明,红霞绚烂,落英缤纷之盛况。小桃花坞景点以自然山水风光为主,在桃坞左侧的小南山建有一阁一亭一榭。建在小南山顶处的是得爽阁,登阁远眺,万顷湖面一览无遗,极目处鼋头渚、鹿顶山隐约可见。临湖而立的数帆亭,小巧玲珑。站在桃坞岭上眺望整个桃花坞,阁、亭、榭点缀在青山碧水间则又是一番迷人风景。

而另一处地名小桃园,有人说原本指的是东大池。年,离大池不远的陆培之,经商致富,在东大池周围遍植桃柳。后徐燕谋对东大池景观极有兴趣,于是大兴土木,在路口设置“徐路”两字界石,香雪亭旁又辟游泳池。在莲花山上建环翠楼饭庄,在池北建造“燕居池馆”,称为“蕉庐”。徐燕谋以东大池位于深谷之畔,桃红柳绿,池水清澈,犹如世外桃源,即在池畔立一水泥坊,上书“小桃源”三字,从此这里成为无锡郊区游览胜地。此地幽静闲适,很容易让人想到世外桃源。如今小桃源被写成了“小桃园”。

而水果中的雪梨因其爽口清润而受到人们喜欢,锡澄路上的梨花庄也曾遍植梨树。据乾隆年间的《无锡县志》记载,明代豪富沈万山小妾贞香曾住在无锡天绘楼,贞香性喜梨花,因而在她住的周围遍植梨树,到春天一片梨花。随着岁月推移,天绘楼和梨花树早已荡然无存,但“梨花庄”这个名字仍延续至今。

赞赏

长按







































北京哪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看的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shizx.com/wxjq/665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