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类无锡介

哪里白癜风好治 http://www.wxlianghong.com/

整体概况

东南大学电子信息大类、电子信息大类(无锡)依托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和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等4个学院共建,共包括5个本科专业。

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3个专业入选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中国科教网-年全国本科教育专业排名中,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4个专业均在全国排名第一。

特色优势

大类建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等四个一级学科,均设有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年,“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被批准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年均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共建有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博士点9个,硕士点14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

大类学科建设情况

大类共建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和6个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

大类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

大类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国际学科前沿,以国家产业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重大需求为引领,专注于宽带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微波毫米波、人工电磁材料、海洋信息、射频/超高速集成电路、光电与生物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信息安全、集成电路、微纳加工、微纳传感器、原子制造、信息显示、光电探测、光子集成与生物传感、脑科学、生物电子学、医学影像,强化基础研究,强化优势特色,注重学科交叉和源头创新,形成了国内一流的特色科研方向,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示范系统和标准化提案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大类作为牵头单位共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凭借学科在国际上的良好声誉和形象,大类广纳国内外一流学者、知名教授以及学术骨干,形成了一支由高端人才领军、高水平人才聚集的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一批学者在国际和全国性学术团体、专家组、评审委员会中担任要职。

大类师资队伍

大类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FPGA创新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重要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得特等奖和最高奖。

大类培养的毕业生,致力于国家电子信息、通讯和医疗设备产业的自主创新,以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备受国内外重点高校和用人单位的青睐和赞誉。近三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超过67%的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

毕业生就业的重点行业领域:航空航天、通讯电子、医疗设备、国家机关、国防军工、银行证券、交通电力、信息安全、绿色能源等。

毕业生就业重点行业领域

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

本科毕业生主要深造学府

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

大类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交叉、强创新”的培养思路,实施“通识教育基础厚实、专业核心课程系统、个性化发展凸显”的电子信息大类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以通识教育课程为基础,以专业大类基础课为核心,以资深教授开设的新生研讨课为引导,奠定学生扎实系统的通识基础,建立较为完整的基础专业认知;大类为大一新生配备导师,将学习生活指导与专业方向解惑有机结合;并开设丰富多样的冬令营和暑期学校,增加学生实验实践能力,拓展专业阅读及写作能力。

电子信息类大一学年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分流方案

电子信息类和电子信息类(无锡)在第一学年结束时,依据学生志愿和学生在截至分流时间点获得的所属大类教学计划规定修读课程的首修平均学分绩点的排序进行分流。先进行学院分流,再进行专业分流。

电子信息类学生分流至信息工程专业(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和生物信息学专业(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类(无锡)分流至信息工程专业(后两年在无锡培养)、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后两年在无锡培养)、物联网工程专业(后两年在无锡培养)。

杰出校友

黄纬禄,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系无线电专业,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著名导弹总体和自动控制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被誉为“巨浪之父”、“东风-21之父”。

夏培肃,电子计算机专家,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计算机之母”。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工程系无线电专业,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在20世纪50年代设计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

刘盛纲,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电子学家。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电信工程系电真空专业。曾任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乃通,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技术专家。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现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主持研究的中国战术导弹指令、控制、数据通信系统,达到了国外同类系统的先进水平。

黄培康,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技术专家,我国雷达目标特性领域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现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曾任航天二院科技委副主任、研究员。

李幼平,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和通信技术专家。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现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他是我国核武器电子学领域的主要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核武器电子系统技术研究。近年来主要围绕网络融合与网络信息服务,研究新一代信息网络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

孙忠良,中国工程院院士。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留校任教。长期从事毫米波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曾任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学科负责人。

韦钰,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生物电子学专家,教育家。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创建人。年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现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年南京工学院电子工程系(现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协荣誉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科协原副主席。

倪光南,信息学院届校友,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联想集团首任总工程师,主持开发了联想式汉字系统、联想系列微型机,分别于和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李德毅,信息学院届校友,解放军少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北邮计算机学院院长。

陆军,信息学院届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信息学院兼职院长,信息系统与电子技术专家,空警预警机总设计师,被誉为“美国最忌惮的十位中国军工领军人”之一。

黄如,本硕均就读于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年本科毕业,年硕士毕业,北京大学副校长,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半导体新器件及其应用研究。

吴柯,信息学院级本科校友,微波技术专家,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IEEEFellow。

李正茂,信息学院级博士。现任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曾任中国联通副总工程师、中国电信副总裁。

童文,信息学院级本科,级硕士校友,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华为5G首席科学家,IEEEFellow。

解冻,信息学院级本科校友,万科执行副总裁,监事会主席。

高涛,本硕均就读于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年本科毕业于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年硕士毕业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曾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五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副总经理。

赵大春,信息学院级本科校友,现任中国移动集团副总裁。

丁耘,本硕均就读于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年本科毕业,年硕士毕业,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常务董事,运营商BG总裁。

唐咚,生医系级本科,中国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上海步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毛成烈,无锡分校首届本科毕业生(级),获东南大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国华晶电子集团公司工程师、设计经理,现任无锡力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孙洪军,本硕均就读于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年本科毕业,年硕士毕业,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彭汉川,生医系级校友,东南大学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创院院长,东大-艾伦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美国艾伦脑科学研究所脑科学大数据负责人,美国华盛顿大学、美国佐治亚大学等多个院校兼职教授。

黄海涛,生医系级本科,迈瑞医疗副总经理。

钟要齐,生医系级校友,深圳麦科田生物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王捷,信息学院级本科校友,比利时鲁汶大学硕士,扇贝网创始人。

谢新法,信息学院级本科、级硕士校友,美味不用等CEO、创始人,中国商业创新50人。

侯勇,生医系级本科,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原华大基因研究院)执行院长,武汉华大吉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全,信息工程(无锡分校)专业级本科生,南京万事屋科技有限公司CEO。研发的东南大学裸眼3D智能炫屏获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季军。

向下滑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shizx.com/wxqh/88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