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工厂之路谁在和制造业争夺工人中国经
中国经营报《等深线》记者张锦无锡北京报道
让一个受过职业教育的年轻人走进工厂,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无锡一家装备制造业企业负责招聘的王经理,现在对此深有体会。在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年的专场招聘会上,这家公司为龙门数控操作岗位的应届毕业生开出了“10-12k”的月薪,但仍然对应届生难有足够的吸引力。
这似乎并不是个案,数据也在佐证着一线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的体验。近年来,我国制造业面临较大转型升级压力,《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年,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的人才缺口超过万人。麦可思研究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表明,我国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制造业就业的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从届的29.1%下降到届的21.1%。
职业教育是一种与职业紧密结合的教育,其毕业生的去向对于平衡各行业劳动者数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今年5月撰文写道:要继续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一招,解决好“技工荒”、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难、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等结构性就业矛盾问题。
要做出改变,学校和企业的努力缺一不可。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中心主任王红军对《等深线》记者表示,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好专业基础,使学生具备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无锡职业技术学校企合作处钱晓忠处长告诉记者,校企合作的核心,在于提升学校的技术服务能力,目前欠缺的,是企业真正能够深入参与到人才培养体系中。
江苏是职教大省。苏南地区也是制造业发展高地。苏锡常都市圈的职业教育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可记者采访到的无锡最好的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要么选择升学,要么由于制造业企业提供的待遇不够理想,仍在寻觅良机。
在距离这所学校22公里,无锡高新技术园区的一家机械厂里,同样是职校毕业的几名学生,用行动作出了他们的选择。
校招
6月22日下午,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正举行一场促进就业的专场招聘会。再过一周,就是届毕业生搬离这所职校的截止日期。或许受此影响,几十家企业的招聘人员远远超过会场内稀稀拉拉的青涩面孔,许多展位前的白色座椅久久等不到一个主动落座的学生。
“同学找工作吗?”“同学你是什么专业的?”或是和临近展位的“同行”互相抱怨,或是低头看手机的招聘人员们,只要看到有年轻人经过,便立即抛出橄榄枝。
一个多小时过去,无锡市优耐特石化装备有限公司还没有收到一份简历,人事负责人王经理坐不住了,起身把她锁定了很久的“猎物”从隔着一条通道的位置拦下来。是否提供住宿、实际到手工资多少是这位扎着马尾辫的大三女生最关心的问题,言语间她牢牢掌握着提问的主导权。
“我们可以这样的。”当了解到住宿是这位同学找工作的必要条件,这家公司一同前来招聘会的技术部门负责人当下作出让步,“把原本税前元左右的工资给你加上去,到手元,你再自己租房,是一样的。”
这家石化装备公司位于无锡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现有职工余人,工程技术人员人,此次招聘,他们带来了6个招聘岗位,包括机械设计工程师、检验员、生产文员等,总共10人的缺口。他们此行的任务之一是招到龙门数控操作员,这个岗位对于专业和技术能力要求较高,已经空缺很久,而机械制造、数控技术正是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
龙门数控操作对应的薪资一栏写明“10-12k”,加工部门柯经理说,在这个岗位工作的应届生就能月入上万,不过是白夜班倒班制,每周单休,从业5年以上的老师傅每月能拿到一万五千元。
参加这场招聘会之前,这家公司今年的校招战绩“颗粒无收”。他们通过无锡其他职校的校招收了十几份简历,约到公司面试的有两三个人,最终没有一个人留下。
“招聘会这么多企业供他们选择,选择我们就是我们的荣幸了。”柯经理听到人事王经理这样说,憨厚地笑了笑,他看上去40来岁,一线技术工人出身,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19年,如今已经位居管理职位。
“我记得以前校招的时候,都是学生比较畏惧我们的,走来走去看一下,很想来问你,但是又不好意思来问你,来来回回的,因为他们急切地想找工作。”王经理回忆道,“但现在不一样了,市场行情变了,现在企业已经处于被动地位了,如果说我们今天就坐在这里不去问他们,一份简历都收不到。”
互联网公司的兴起对传统制造业有很大打击。他们明显感到,年的新冠疫情是一个转折点,王经理用手势比划着一个急转直下的曲线,“招工难的趋势本来是慢慢往下,今年开始一下子陡下去了。打比方,我们缺检验,以前一个月基本上能招到满足需求,现在两个月都招不到一个人。”
疫情加速了依托于共享经济、灵活经济、平台经济等新就业形态的崛起。《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调研显示,滴滴平台上约20.4%的专职司机由于下岗、失业等原因从事网约车工作,41.1%来自制造业;而在疫情期间美团平台的新增骑手中,35.2%来自工厂工人。
“我们是没法跟网络公司竞争的,他们的企业性质对于职业技能好像要求也不高,收入各方面也比较好,个人时间控制上还比较自由。”柯经理坦言。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朱佳艺告诉记者,不算此次加场的招聘会,学校每年会在秋季和春季组织4场常规招聘会。“这次夏季招聘会里面的有大概二三十家是参加过春季招聘会的,(重复参加)那就说明公司没有招满,还是有用人需求的,基本上是制造业类的企业会多一些,有的企业订单量比较多,所以就来得比较勤。”
“长三角地区的重点产业主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朱佳艺介绍,招聘会上的企业由政府负责遴选,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所在区域的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情况。招聘会通常与无锡、苏州等地的人社局合办,服务于无锡和苏州的制造业企业,学校会给每个区安排30-40家展位,由人社局邀请企业。
找工作的职校学生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届专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有33.37%的毕业生在制造业领域就业,这一比例近几年基本维持在30%左右。据朱佳艺了解,进厂的毕业生一般不是普工,不会涉及特别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线,基本上是在一条智能化的生产线上做技术设备维护,或者从事品控、检验等岗位。据前述报告,以机械技术学院为例,42.86%的学生从事的职位为工程技术人员。
彭凯和冯宇是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两名毕业生,年出生,他们是来自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室友,都顺利通过了今年3月的专转本考试。
“我今天陪他来看一看,我感觉机械行业挺好找工作的。”彭凯一脸轻松姿态,9月他将就读一所本科院校,而冯宇不久前决定放弃升学直接就业。
冯宇喜欢绘图,投简历的目标集中在机械设计相关的岗位,几个月来积累的求职经历让他对行业现状颇为了解:应届生都要先从助理做起,基本上过个两三年,可以独立跟项目。
在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工作9年来,朱佳艺感受到的最大的变化在于学生对学历提升的意愿愈发强烈,届至今,学生转本的比例越来越大,选择直接就业的比例在明显下降。
数据支持了朱佳艺的观察。第三方专业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高职毕业生读本科的比例从届的4.7%上升到届的7.6%。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从年起开始研究职业教育,他对记者分析,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率比较高,但是就业质量普遍不高,就业质量主要是指就业后的回报,即就业的稳定程度和发展空间,比一般的本科院校毕业生,相对来讲会差一些,“但从长远来看,实际上一个人发挥得怎么样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只要他干得好,依然是会有发展潜力的。”
学历和能力,在工厂的体系中孰重孰轻?“原来是一些外资企业不太看重学历,中国的企业比较看重学历。”储朝晖说,“现在来说,如果这个工厂确实是很重视人才,重视效能,那么肯定会更加看重职工的能力,但确实是有一些国有企业,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观念和体制机制的问题,还是比较看重学历。”
记者联想到7月中旬引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xishizx.com/wxms/13952.html